朱華榮預言,未來3-5年,車企倒閉、兼并、重組將不再是新聞,大部分汽車品牌將被無情淘汰,90%的造車新軍將成為烈士,這甚至是朱華榮預言的。
車企倒閉、兼并、重組將不再是新聞,大部分汽車品牌將被無情淘汰,90%的造車新勢力成為烈士,這甚至是一個理想的結局。
根據葉磊的統計,國家發改委批準的15家新造車企業的總產能約為90萬輛。相比外界對造車新軍建設速度的質疑,更令其擔憂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日益凸顯的產能過剩風險。
隨著一些造車新勢力開始進入交付期,行業對他們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在“2018(第九屆)全球汽車論壇”上,造車新勢力無疑成為眾多熱點之一。
未來3-5年,90%的造車新勢力將被淘汰。
造車新勢力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背后資本力量的推動。在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看來,資本市場的極大關注,必將帶來汽車產業新一輪的大發展;但同時也會改變整個汽車行業的競爭格局,給行業的長遠發展帶來諸多挑戰。
"過度投資或過度競爭會帶來社會資源的浪費或一系列后遺癥."
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
據朱華榮介紹,目前中國有180家汽車企業,其中32%(57家)的銷量為零;96家乘用車企業中,20%銷量為零;在118個中國乘用車品牌中,16%的銷量為零。另一方面,在乘用車市場,
前十家車企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87%,而在工信部注冊的新能源車企總數達到了503家,其中16家通過了國家發改委的審核,6家通過了工信部的審核。可見大量車企的經營狀況堪憂,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
基于以上數據,朱華榮預測,未來3-5年,汽車企業的倒閉、兼并、重組將不再是新聞,大部分汽車品牌將被無情淘汰,90%的造車新軍成為烈士,這甚至是一個理想的結局。
“汽車行業是技術資本密集型企業,需要整合多種學科和管理體系。太棒了。光有錢是造不出汽車的。資本的進入不會破壞產業競爭和發展的規律。對于一些投機者和表演藝術家來說,汽車工業將是他們的滑鐵盧”,
朱華榮坦率地說。
重慶汽車檢驗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客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新能源汽車專業副總工程師葉磊
兼并重組逐步啟動,新能源產能過剩日益凸顯。
對此,重慶市車輛檢驗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客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總工程師葉磊也認為,“接下來,我們會看到很多傳統企業兼并重組或者收購一些不具備造車能力的新生力量。但是從長遠來看,
對新造車企業不是約束,而是有良好的發展環境。"
根據葉磊的統計,國家發改委批準的15家新造車企業的總產能約為90萬輛。相比外界對造車新軍建設速度的質疑,更令其擔憂的是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日益凸顯的產能過剩風險。
按照《新能源汽車藍皮書》 (2017)的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企業(包括傳統汽車企業和新型汽車企業)產能將達到609萬輛左右,較2017年的55.6萬輛有較大提升。
根據工信部編制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總量將達到200萬輛。屆時,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規劃產能將達到銷量的3倍之多。
葉磊認為,國家發改委5月下旬發布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也是基于這個原因。
關鍵詞:新能源力量,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