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鼓勵買車又限行(國家鼓勵買車又限行)

預編:疫情下穩定經濟是必須的,所以刺激中國汽車消費的新規會加快出臺,不僅是國家層面,地方層面也會加快出臺。最近從中央到地方,關于預編:疫情下也要穩定經濟。

由此,中國刺激汽車消費的新規將加速出臺,不僅是國家層面,地方層面也是如此。最近從中央到地方,提振汽車消費的聲音不斷,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下給行業打了一針強心劑,也引起了業內的持續討論。

國家鼓勵買車又限行(國家鼓勵買車又限行)

行業需要什么樣的刺激政策?放開汽車限購可行嗎?補貼和減稅降費的作用是什么?行業和企業的期望是什么?對于行業關注的這些共性問題,“促進消費微觀觀察”專欄將持續跟進。

穩定市場,穩定消費,鼓勵適當增加區域車牌配額,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的消費.低迷的車市急需聽到一個好的聲音。2月16日出版的《求是》第4期刊登了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一篇重要文章。

文章提出,要積極穩定汽車等傳統大眾消費,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提高汽車號牌額度,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消費。隨后,廣東省佛山市出臺了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

擬對消費者購買在當地汽車銷售企業注冊的“國六”標準排量汽車給予財政補貼。2月20日,商務部召開網上新聞發布會稱,為降低疫情對汽車消費的影響,

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出臺進一步穩定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

這幾天,汽車行業可謂好消息頻傳。面對汽車市場的低迷,刺激汽車消費、放開汽車限購再次進入公眾視野。在業內人士看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放開限購的短期效果可能更明顯。

那么放開汽車限購可行嗎?將如何發布?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汽車消費?

放寬汽車限購呼聲不斷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8.3萬輛和194.1萬輛,環比下降33.5%和27%,同比下降24.6%和18%。面對疫情,汽車行業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2月份乃至整個一季度的銷量預計都會受到影響。促進汽車消費正是當前行業所需要的。

事實上,2018年以來,擴大汽車消費、放松限購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止,國家有關部門也多次提出促進汽車消費。

去年6月,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提出,要努力破除限制汽車消費的市場壁壘,嚴禁各地出臺汽車限購新規,大力促進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和應用。去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號文件,

明確提出實施汽車限購的地區要結合實際情況,探索實施逐步放寬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有條件的地方對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積極支持。去年11月,在國家發改委的新聞發布會上,再次提出穩定汽車消費。

要打破汽車消費限制,探索逐步放松或取消限購的具體措施,推動汽車限購政策向引導性使用政策轉變。

為響應政策號召,去年5月,廣東省提出逐步放寬廣州、深圳的汽車搖號和拍賣指標,擴大準購規模。去年9月,貴州也取消了小客車搖號政策。

今年以來,面對更加嚴峻的市場形勢,國家再次提出鼓勵汽車限購地區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額度,以帶動汽車及相關產品的消費。2月21日,廣東省率先響應國家號召,發放《廣東省進一步穩定和促進就業若干政策措施》。

擬推動有條件的城市出臺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政策,鼓勵廣州、深圳進一步放寬汽車搖號、拍賣指標。這對目前的汽車市場無疑是一大利好。

放開限購理論可行

關于限購放開的爭論已經持續了好幾年。根本原因是放開限購可能會對城市交通、環境等方面產生負面影響。這也是去年國家相關部門多次提出放松限購政策,但地方仍未落地的根本原因。事實上,

限購城市之所以實施限購,是基于城市公共交通和污染治理的實際需要。雖然被認為是“懶政”,但在實施過程中確實對緩解大城市交通擁堵、停車難、環境污染、發展公共交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隨著公共交通水平的提高和城市治理能力的增強,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在城市大氣污染防治中的作用,放開限購在理論上是可行的。“從城市規劃和改善公共交通的角度來看,目前放開限購并非不可能。

一位公共交通領域的專家指出,以北京為例,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區的工作會帶來人口流動的變化,長期來看,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市交通擁堵。如果進一步進行清淤工作,效果會進一步凸顯。

當城市居民的出行距離達到合理范圍時,即使車輛數量增加,也不會加劇交通擁堵。“如果特大城市的規劃能力和城市管理能力進一步提高,

改變北京大部分人居住在四環外但工作在三環內的出行模式,提高公共交通服務能力,是完全可行的。一位業內資深專家也表示,放開限購在理論上是完全可行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理論與現實存在一定差距。“無論是城市規劃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提升,還是公共交通水平的提升,都需要時間。今天放開限購不是現實需求,計劃明天實施。

而且就是政策的預期效果這么簡單。上述業內資深專家指出,這也是國家層面多次出臺限購解禁政策,但限購城市卻未能落實的根本原因。

放開限購有利于提振消費信心。

“全國有7個城市限購。即使全部放開,按照目前搖號池反映的購車需求來看,限購放開帶來的直接汽車銷售并不大。”上述業內資深專家表示,放開限購可能會帶來幾十萬的購車量。“據我觀察,

即使放開限購,對汽車消費的影響也是有限的,后續的城市交通問題起到的積極作用要比放開限購大得多。上述公共交通領域的專家也持相同觀點。

以廣州和深圳為例。去年5月,廣東省發布《廣東省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提出逐步增加廣州、深圳的小汽車搖號和拍賣指標,擴大準購規模。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廣州共新增中小客車增量指標10萬個。

2019年至2020年,深圳新增普通小汽車8萬輛。招商證券分析認為,按照50%和100%的放開速度,2019年和2020年廣東車牌數量將分別增加約11萬個和22萬個。

兩年購買10 ~ 20萬輛對于一個200多萬輛的城市來說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但對于整個汽車行業來說,即使全部轉化為汽車消費,對整個市場的影響也不會很大。

更關鍵的是,放開限購短期內有效,長期來看未必是最佳選擇。“我不建議出臺短期刺激消費的政策,比如放開限購,因為這樣會提前透支消費,影響汽車消費的長期穩定發展。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慶看來,以刺激當前汽車消費為目的的限購和放開,不利于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像1.6L及以下排量的小型客車購置稅優惠政策,在政策的幫助下,短時間內刺激汽車消費。

但提前透支消費直接加劇了2018年開始的車市下滑。在王慶看來,放開限購很可能產生類似的效果,擾亂汽車市場的正常發展是大概率事件。

但也有專家認為,放開限購對目前的汽車市場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日前建議,面對疫情帶來的更加嚴峻的行業形勢,應采取放開限購的政策,完善政策環境,為二手車交易提供便利。

開拓廣闊的農村市場等措施促進汽車消費。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認為,車市可能因疫情減少百萬輛銷量,限購城市限制的50-60萬個車牌額度將有序釋放。

可能帶來20 ~ 30萬輛的銷量,對車市的提振和促進消費者信心的恢復起到積極作用。

新能源汽車限購放開或為有效之舉

事實上,在放開限購的問題上,實施限購的城市并非沒有反應,各種爭論也沒有停止,有的城市還在積極探索。除了廣州和深圳,北京和上海也在探索可行的解決方案。北京近幾年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嘗試就是一種探索。

去年一度有消息稱,北京正在考慮增加新能源汽車牌照數量。記者曾從一位接近增加新能源汽車牌照數量論證的專業人士處了解到,面對日益增加的新能源汽車需求,北京也在積極論證,但限購政策已實施多年。

每一項政策的改變都要考慮公平、社會影響等方面,北京在相關方面一直很謹慎。

記者了解到,業內外專家普遍贊同放開新能源汽車限購政策。雖然新能源汽車的放開可能不會對汽車銷量產生太大的作用,但長期來看是一個有益的舉措。“一旦新能源汽車限購放開,

預計增加的將是剛性需求(網約車除外),可以改變目前新能源汽車都是團體購買的局面,更好地培育個人消費市場,進而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根據許多汽車工業專家的說法,

新能源汽車限購政策的放開,是培育真正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有力推手,無論是對當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是對未來長遠的產業發展,都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更重要的是,與放開傳統燃油車限購相比,

新能源汽車限購放開給限購城市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小得多,在實際操作層面也更具可行性。(王金玉)

關鍵詞: 國家 鼓勵消費 限購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