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汽車延保,即延長汽車保修期的業務,主要為消費者提供超出廠家保修期和保修范圍的維修服務。汽車金融保險業務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經過40多年的發展,已得到歐美消費者的廣泛認可。據悉,汽車延保在美國新車銷售中的滲透率已達35%,二手車市場更高。延保產品對經銷商利潤總額的貢獻率逐年提高。僅年,其貢獻率就達到16.5%。
多方爭奪汽車延保市場
目前,上海通用、東風日產、東風本田、東風雪鐵龍等廠家均推出了自己獨立的延保產品,在各大4S店均有銷售,并明碼標價;年,美研將汽車延保業務引入中國市場。隨后,普泰干、滿福集團等外資企業也進入中國汽車延保市場;南菱、廣匯等經銷商集團選擇自主開發自己的延保產品。
無論是廠商、經銷商集團,還是第三方延保提供商,最終都需要通過經銷商向消費者銷售延保產品,而后續的保修服務也需要經銷商來實施。從這一點來看,整車廠商無疑擁有最大的優勢。憑借遍布全國的授權經銷商的網上商店,可以快速將自己的延保業務擴展到全國。而且,在產品設計上,廠家還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實現全國聯保,這是經銷商群體和第三方機構無法比擬的。經銷商集團的延保產品只能在集團旗下的4S店進行推廣,而第三方延保商則需要單獨與經銷商協商。大型經銷商集團是合作的最佳選擇,以普泰錢為例,與其展開延保合作的經銷商集團有潤東集團、圓通集團、潤華集團、宏旭集團等經銷商集團。
一位第三方延保服務商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廠家的延保產品有自己的優勢,比如價格較低、全國聯保、更容易被消費者理解和接受等。但有優點也有缺點。由于定價較低,能為經銷商帶來的利潤也比較低。第三方機構的產品定價雖然略高,但能夠最大程度地維護合作經銷商的利益。通過與一家經銷商捆綁延保服務,可以有效避免客戶流失。
該人士告訴記者,按照美國相對成熟的汽車延保市場結構,汽車廠商占據延保市場的一半,第三方機構和經銷商提供的延保占據另一半。并且由于經銷商缺乏專業性和風險控制能力,近年來其市場份額逐漸下降。
不過,由于我國延保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多方面缺乏標準化,上述人士指出,以我國為例,整車廠商可以利用自身優勢,要求4S店禁止轉售。第三方車輛在提供延長保修服務時。第三方產品,“這是美國的壟斷行為,是法律不允許的”。
經銷商:汽車延保受歡迎但不受歡迎
然而,原本應該是獨立產品的汽車延保,卻常常被包裝成促銷福利,出現在4S店,比如“買瑞納送元延保”、“買尚酷R、買尚酷R”等。獲得一年原廠保修”“延長保修”……搜索延長汽車保修,彈出的消息大多與此類似。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汽車延保產品在中國市場的尷尬處境。
東風日產西龍店總經理彭一波告訴記者,從長遠來看,延保服務可以與售后服務捆綁在一起,延長車主可以回店的年限,減少客戶流失。不過,雖然東風日產推出的N延保價格相對便宜,但消費者依然反應冷淡。“目前消費者不太關注汽車的后續保修。尤其是在廣東,消費者更加精明,會考慮當前的保修。”在這種狀態下,延保還不如現金折扣。所以,這個生意做得并不好。”彭經理也表示,對于加盟店來說,延保的利潤比較微薄,并不是現階段的主打項目。
東風本田廣州騎客專賣店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據該店銷售經理張先生介紹,東風本田延保產品推出后,受到了少數希望愛車壽命更長的車主的歡迎,但總體比例并不高。即使是東本在全國范圍內推出的延保優惠促銷活動,對于延保普及率的拉動作用也并不明顯。在他看來,消費者對延長保修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車主在選擇品牌時,也表達了對該品牌產品質量的認可,認為不會出現重大質量問題;第二,現在車主更換新車的周期更短,東本原廠的保修期達到三年或者十萬公里。過了保修期,就接近換車的時間了,就沒有必要購買了。
不僅是個別門店如此,經銷商群體的延保產品促銷也是如此。南嶺一汽大眾大吉店總經理雷美蘭透露,集團延保產品在大吉店的銷量“非常一般”,而廣匯集團相關人士則表示,“這項業務還處于起步階段”。暫時不方便接受采訪。”
北京恒豐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成立于年1月,年開始試點汽車延保項目,目前已與東風標致、東風雪鐵龍、東風日產、東風本田、東風風神合作開展廠家-導致汽車保修期延長。在保修業務方面,可以說是目前中國汽車廠商主導的延保業務中最大的合作保險經紀公司。不過,當公司高層與《金融周刊》中國汽車金融實驗室的研究員談論銷售業績時,他們也守口如瓶,一笑置之,并坦言,“現在不是跟他們討論具體數據的時候”。“對于外界來說,我只能說,我們現在在汽車延保項目上不會虧本,但我們看好這個市場,會繼續拓展業務,爭取與更多廠商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