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進展(自動駕駛進展)

繼寶馬和戴姆勒、通用和本田之后,又一個新能源和自動駕駛領域的聯盟誕生了。福特和大眾最近宣布,將擴大今年1月宣布的全球聯盟,此前是寶馬和戴姆勒,通用和本田。

又一個新能源和自動駕駛領域的聯盟誕生了。福特和大眾近日宣布,將擴大今年1月宣布的全球聯盟,雙方將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展開合作。其中,

自動駕駛進展(自動駕駛進展)

雙方將共同投資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平臺公司Argo AI。

在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汽車領域,隨著眾多聯盟的建立,車企之間的競爭已經從單個公司之間的角力演變為聯盟之間的實力較量。

單個企業間競爭變聯盟間競爭

隨著以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為核心的“新四化”的到來,汽車領域的未來無疑是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福特和大眾的合作就是針對這個未來。

根據目標,Argo AI開發的自動駕駛系統(SDS)將是首個在歐美市場進行商業部署的自動駕駛技術。利用兩大汽車制造商頂尖的全球布局能力,

Argo AI的自動駕駛平臺將成為迄今為止覆蓋范圍最廣的技術平臺。大眾和福特將在各自的車型上搭載Argo AI開發的自動駕駛系統,更好地服務于兩家公司在人員和貨物運輸領域的規劃。

福特和大眾在Argo AI中的股比相同,兩家公司合計持股將實現對Argo AI的控股。

此外,福特將是第一家使用大眾電動汽車架構和模塊化電動平臺——MEB平臺的汽車公司。

就在大眾和福特“正式宣布”的前一周,寶馬和戴姆勒也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將擴大合作,集中開發資源,共同開發自動駕駛相關技術,以應對利潤下滑的行業形勢;通用汽車和本田走得更遠,早在一年前就發表了聯合聲明。

雙方將在新一代電池領域展開合作。

在中國,這樣的聯盟并不少見。在百度的自動駕駛“朋友圈”,包括奧迪、寶馬、戴姆勒、FCA、大眾等眾多車企。豐田已經與比亞迪、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松下、東芝和唐倩等電池供應商結盟,以加快電動汽車的國內生產。

聯盟的背后是從供應鏈的角度,通過采購制度來分攤成本,降低研發成本,等等。

資源向龍頭企業聚集

然而,與過去不同的是,車企不得不依靠規模來站穩腳跟。面對“新四化”,大企業也面臨著“船大難掉頭”的尷尬。電動汽車,尤其是自動駕駛技術,不僅從研發到量產再到普及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涉及很多產業鏈。

還要提防車企以外的競爭對手。——很多互聯網公司、科技公司、Tier1公司也在“虎視眈眈”,甚至謀求“主導權”。即使是巨無霸的傳統車企,也怕淪為“代工廠”。在這方面,

正如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所說,汽車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未來能生存下來的只有少數大型汽車集團,分散的小公司注定要被淘汰。

另外,自動駕駛的落地不僅需要自行車智能,還需要道路協調。因為交通不僅涉及車輛管理和道路基礎設施建設,還涉及當地的交通政策和信息安全等諸多因素,而與自動駕駛密切相關的移動出行具有明顯的本地化特征。

線下運維更重。

更重要的是,資源正在向龍頭企業聚集,動輒數百億的投入也讓車企大呼“吃不消”。一些實力較弱、動作較慢的車企很可能被“洗牌”出局。對于這些車企來說,從單打獨斗到抱團取暖,無疑是一種明智的做法。

關鍵詞:自動駕駛聯盟競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