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汽車遭遇轉型之困(吉利汽車遭遇轉型之困)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市場28年來的下滑趨勢并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得到改善。根據聯合會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第一季度,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乘用車市場和中國汽車市場28年來的累計跌幅并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得到改善。根據該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今年第一季度,

吉利汽車遭遇轉型之困(吉利汽車遭遇轉型之困)

中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銷售新車507.8萬輛,同比下降10.5%。當然,一向光明的吉利汽車的日子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愜意:一季度11.67萬輛的銷量,同比2.3%的下滑。

給既想保持市場份額又想保持市場份額的吉利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根據“港交所”披露的最新信息,吉利多名高管集體減持吉利汽車。這涉及到安聰慧、李東輝、梅瑋、楊健和桂生月。

就在汽車行業忙著上海車展的時候,4月16日和17日連續兩天成為“吉利高管現金日”。根據Auto-First的了解,在具體的減免數據上,4月16日,

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總裁兼CEO安聰慧減持1070萬股;4月16日和17日,執行董事、副董事長李東輝分別減持222.4萬股和137.6萬股。4月16日和17日,

執行董事梅瑋分別減持267萬股和150萬股;4月17日,執行董事、副董事長楊健減持847.5萬股;4月17日和23日,首席執行官和執行董事桂生岳分別持有300萬股和80萬股。這次套現事件中只有安聰慧,

減持1070萬股,涉及資金1.77億港元。目前持有558萬股,持股比例為0.06%。

雖然有吉利內部人士表示,吉利高管集體套現屬于“期權到期行權”,但還是引起了外界的高度關注,甚至被解讀為安聰慧離開吉利的信號。不過吉利汽車的股票確實有一段時間的波動。

這對于業績不俗的吉利來說,令人費解。截至Auto-First發稿日,吉利汽車股價已跌至每股16.04港元,市值縮水至1456.25億港元。更值得一提的是,

有第三方機構將吉利汽車定義為“九大規避股”之一。

對于吉利汽車來說,盡管目前銷量略有下滑,但其近年來在乘用車市場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實體市場不同于股票市場,資本市場的利益往往更難掌控。此前,漢能集團的李一夜之間蒸發了數百億。

失去“首富”寶座;劉的“衙門”在京東縮水數百億。COM的市值;一汽集團獲得16家銀行數萬億信貸,第二天一汽上市公司股票紛紛漲停。與此同時,與一汽有深度合作的東風、長安也相繼暴漲。

股價下跌,銷量下跌,人事調整,似乎是吉利最近的三部曲。

3月底,吉利與戴姆勒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各持股50%,旨在全球范圍內共同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的轉型,將smart品牌打造成為高端電動車品牌。新合資公司的總部設在中國。

根據Auto-First獲得的消息,吉利汽車圍繞新的智能業務板塊展開了一系列人事調整。曾任林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的韓毅成為Smart合資公司的中方領導人之一。

原觀致汽車副總裁兼總經理陳思穎接替韓毅出任雷克薩斯汽車銷售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與此同時,曾在長城汽車工作過一段時間的“老BAIC”劉志峰也加入了雷克薩斯。

對于年輕品牌來說,2018年,在韓毅的帶領下,抗擊車市寒冬。年銷量突破12萬臺,表現不俗,不難看出韓毅的“功力之深”。然而,盡管陳思穎在任期間未能挽救觀致,但他此前曾為南汽、SAIC和BAIC工作過。

在BAIC擔任銷售副總裁期間,他取得了許多成功,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陳思穎和劉志峰兩位將軍的加盟,對吉利來說顯然是錦上添花,并不存在所謂的人才流失。那么股市動蕩和人事有什么關系呢?

安聰慧為什么套現這么多?有什么用?而這一舉動也引發了安聰慧離開吉利汽車的猜測。雖然這只是猜測,但在人心惶惶的資本市場,一點點波瀾往往能引起滔天巨浪。而如果安聰慧真的離開吉利,

對于吉利來說,對于整個汽車圈來說,確實是一件決定性的事情。

不過,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鐘石并不這么認為:“對于吉利股價下跌來說,高層套現并不能說明什么,而且只是高層手中的一部分股權,并不是全部個人,密集的人事變動并不是人才流失,也不能代表什么。”

雖然高管套現與股價下跌的關系無法厘清,但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汽車股都處于低迷狀態,吉利這個“獨立一哥”率先出手也不足為奇。但作為一家每年銷售數百萬輛新車的汽車公司,

吉利汽車的市值甚至不如連年虧損、汽車交付困難的特斯拉。這一點相信更受外界關注。

為何如此?根本原因是特斯拉的定位。特斯拉把自己定位為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傳統的汽車公司。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指引下,科技公司的估值往往遠高于傳統制造業。事情就是這樣,

近年來,在中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造車新勢力”也將自己定義為科技公司。蔚來汽車就是最明顯的例子。然而,這些所謂的“造車新勢力”產品,在產品層面上大多與傳統車企并無區別,甚至比傳統車企更差。

無論是品控還是智能。

對于任何企業來說,歸根結底,逃不開的兩個字就是“利潤”。既然賣的產品輸給了資本市場,轉型迫在眉睫。

在外界看來,吉利掌門人李書福絕對是大車企中最擅長資本運作的人。從收購沃爾沃汽車、澳大利亞DSI自動變速器公司、寶騰,到成為戴姆勒第一大股東,李書福的買買買讓整個汽車圈為之振奮。

那么今天吉利會如何轉型呢?

汽車-首先注意到,在剛剛過去的3月份,吉利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將定位為“大出行生態領域的產業投資者和運營者”。

公司專注于汽車生態領域新能源、新技術、新模式的產業投資,旗下擁有曹操出行、小靈狗出行、郭鐵吉訊、李泰飛車、易寶科技、錢江摩托等30余家子公司.

李書福對于吉利轉型的信心和決心,對于公司的更名和性質變更,都表露無遺。在資本層面,該公司向科技公司的性質轉變有望在未來幫助提升吉利的整體價值。梁

關鍵詞:吉利轉型艱難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