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與馬車的相似之處(汽車與馬車的相似之處)

最近有點煩。作為一個年近四十的大叔,每天總是在各種媒體上看到聽到油膩的文章。快過年了,最近老同學同事的各種聚會普遍讓我很煩。

作為一個年近四十的“大叔”,他每天總是在各種媒體上看到聽到油膩的文章。春節到了,各種老同學同事聚會。大家普遍都在回憶記憶中的青春歲月,拿自己和現實生活中的“18歲的我”做比較。

汽車與馬車的相似之處(汽車與馬車的相似之處)

這讓充滿樂觀情緒的我不由自主地開始規劃即將到來的“中年危機”。

但是還有更討厭的。

轉行汽車行業不到五年,最近開始聽到一種說法:

汽車工業即將消失。

提出這一觀點的人是汽車界的傳奇人物,“活化石”老師鮑勃盧茨。他今年85歲了。曾任通用汽車副董事長、福特公司執行副總裁、寶馬汽車銷售執行副總裁。

是我那些年過半百的歐美資深同事的偶像。

通用汽車前副董事長鮑勃盧茨(圖片來自互聯網)

他最近寫了一篇博客,大意是幾百年來,馬車一直是人類的主要交通工具,直到100多年前汽車出現。未來20年,當無人標準車取代人類駕駛的各種汽車,也就是現代汽車工業滅亡的時候。

這篇文章我看了兩遍,沒毛病。但是,五年前,我就下定決心要在未來20-3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從事汽車行業的工作。這個行業不是在我退休前就完了嗎?與這種中長期威脅相比,

所謂的中年危機不再是一件事了.

從車廂到汽車

回顧我和盧茨爺爺相比短暫的職業生涯,從曾經輝煌的IT行業老大微軟開始做技術崗,到各種人才濟濟的咨詢顧問麥肯錫,再到后來選擇加入對中國人有特殊感情的沃爾沃汽車做高管。其他的看起來都是一帆風順。

但是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過程是無窮無盡的。

當我選擇離開咨詢公司時,汽車行業是我的主要目標。為什么?不是說我是所謂的車迷,也不是說汽車行業是咨詢師的“主要目的地”,而是有兩個“怪異”的原因:

第一,我在咨詢生涯中接觸了很多汽車行業的管理問題,我相信我能不斷滿足自己滿滿的好奇心;

其次,我相信出行作為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是滿足這種需求的主要工具,所以我相信汽車行業在未來仍然會有突飛猛進的發展。順便說一下,我自己也是一個狂熱的旅行者。

這也是我“折騰”的一部分。我在巴塞羅那生活學習過,在悉尼生活工作過,加入沃爾沃汽車后在瑞典總部生活了一年半。目前,我在中國的職責之一是亞太地區的產品規劃和開發。

2017年,我借機去了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和臺灣省,計劃明年去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我從小“環游世界”的夢想已經部分實現了。一定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古人云,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我相信,一個人的價值,無論是經濟上的還是精神上的,都和他/她的“旅行半徑”成正比。所以我堅信,任何解決出行問題的企業,都是有長遠未來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魯茨爺爺文章里最有殺傷力的一點是,未來的汽車會被標準化,變成純粹的冷冰冰的機器。

我還看到了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采訪魯茲的視頻。記者問:“不是很多汽車公司都在以‘駕駛樂趣’為賣點來爭取消費者嗎?”他回答說:“你可以對比一下馬車行業。還是有很多人喜歡騎馬的。

但是馬已經失去了作為交通工具的意義。以后還會有人玩車,但這和旅行沒關系."

說到這里,突然想起2016年12月在上海參加了一個車聯網大會。會上,嘉賓們談到了“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覺得要把汽車變成下一個“智能終端”,成為另一部智能手機。在過去的兩年里,

汽車工業的電動化、智能化、互聯化、共享化等“四化”也正在被社會各界熱烈討論。

那么,問題來了:

未來汽車還會是汽車嗎?

這次CES之旅是我思考這個問題的最好時機。

CES的全稱是消費電子展。首屆CES于1967年在紐約舉行,自1998年起每年在拉斯維加斯舉行。

它曾經以展出各種創新電子產品和3C產品而聞名。第一個鼠標,蘋果第一個Mac,第一個CD機等等都是在CES上首次亮相,可以說是我小時候IT技術界心目中的“圣地”。

CES現場圖片(圖片來自網絡)

但隨著IT行業尤其是IT硬件行業的逐漸成熟,創新產品越來越少,能夠吸引參展商和參觀者的新鮮事物也在逐年減少。比如我在去年的CES上看到了很多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

基本上都是來自國內幾個主流廠商.此外,像蘋果和微軟這樣的大公司已經開始舉辦自己獨立的新品發布會,這也進一步削弱了CES在IT/科技行業的光環。

但對于汽車企業來說,幾年前突然想到,雖然不是“電子產品”,但汽車產品的“電子化”確實與日俱增——你可以猜一猜一輛車有多少臺獨立電腦(以沃爾沃最新的S90為例,猜中有獎)。

與此同時,汽車企業也發現,消費者在電子產品,尤其是智能手機產品上的體驗和期望,越來越多地轉移到汽車產品上——正如我前面所說,汽車被視為另一個智能終端.所以CES是用來展示汽車新技術的。

逐漸成為各大汽車廠商的共識。

沃爾沃全新科技人文豪華SUVXC60

2017年CES之后,我直奔底特律車展。也許是受溫度的影響。底特律遠沒有拉斯維加斯熱鬧,這也是一個證明。去年CES上展出了大量自動駕駛、電動汽車、車聯網等相關技術。

再加上賭場的大多數酒店都設立了優步/來福車登機點,我相信汽車行業已經是CES的主角了。

但是,當很多汽車行業的人只是把CES當成另一個底特律車展(或者北京/上海車展)的時候,我是帶著上述憂慮去的。我去了維加斯,不是去賭場,不是去看表演,也不只是走馬觀花。

我帶著對技術的敬畏和對汽車行業未來生死的疑問去學習,去交流,去反思。

當然,在這次CES之旅開始之前,我和盧茨爺爺以及其他很多大咖都有不同的看法:

汽車會成為另一個智能終端嗎?

是或不是!

毫無疑問,汽車會變得更加智能。智能手機能實現的功能是其他終端無法完全替代的,無論是平板、電視、手表還是汽車;但是汽車作為一個產品,首要目標也是最終目標,就是滿足人類出行的需求。當人們旅行時,

希望安全,省時,省錢,冬暖夏涼,坐的舒服,無聊的時候有辦法打發時間,和人交流,給環境帶來最小的壓力或者成本.旅行時的這些需求與人們使用智能手機時的需求是不同的。

當然,在過去的歐美國家,人們生活在“輪子”上,每個人都希望用一輛車來滿足所有的出行需求。但在未來,不同類型的產品和適當的服務將更好地滿足這個星球上60億人的出行需求。

一輛車會更智能,會隨時連接到互聯網,會使用不同類型的能源,會在你想的任何時候出現,但它仍然是一輛車。

沃爾沃S90通過云實時連接

汽車行業會消失嗎?

不會!

雖然說智能終端催生了無數的新富豪,但目前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仍然是智能手機的領先制造商:蘋果公司。只是,當年的手機領導者諾基亞已經被收購;摩托羅拉、愛立信、西門子的地位,

換成了三星、華為、Oppo、Vivo、小米等等。同樣的道理,汽車企業有興衰,汽車形態有更替,但汽車行業將長存,只要地面出行的需求還存在。

順便說一下,這些智能手機主流廠商的產品外觀都差不多,而當年諾基亞曾經有過無數長得稀奇古怪的手機產品……汽車行業的某些方面會被標準化,但另一些方面會爆炸式的多樣化衍生。未來汽車行業的成功與失敗,

取決于汽車企業對產品和消費者需求的深度洞察和戰略舉措。

接下來幾天,我會把我的所見所聞所思及時地分享給大家,還希望各位在點贊和扔磚的同時,提出反饋和意見。我希望以此次CES之旅為契機,作為沃爾沃汽車的代表,與各位行業內外的高手們進行一系列的“切磋”,

從而共同推動汽車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 馬車 汽車 吳震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