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拉薩托運汽車避雷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拉薩托運汽車避雷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歷史上有哪些不經意的小事最終卻釀成大禍?
抗日戰爭的“桂柳會戰”期間,因美國陸軍第14航空隊譯電員粗心大意,不經意間的一字之錯,導致廣西六寨第四戰區司令長官部和大批難民被錯炸,死難者多達6000余人,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差點喪命在自己人的飛機轟炸之下,這就是少被人知的“六寨慘案”。
(黃埔三期陳素農)
1944年日寇發起回光返照式的“一號作戰”,造成了國民黨軍的豫湘桂大潰敗,湖南衡陽失守后,日軍第11軍和23軍分兩路攻向廣西腹地的桂林和柳州等地,目標是摧毀上述地區的中美聯合航空隊的空軍基地,史稱“桂柳會戰”。
駐守湘桂咽喉廣西全州的,是中央軍第93軍軍長陳牧農(黃埔一期),因臨陣脫逃被張發奎槍斃。戰場另外一邊,還有一位名字相仿的第97軍軍長陳素農,這是個黃埔三期生,陸軍大學鍍過金,原是孫元良德械第88師舊部,緊急從重慶調來加入戰局,張發奎給他的任務是負責防守廣西河池縣的重鎮南丹,掩護第四戰區各部撤退。
(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
由于桂柳地區國民黨軍的迅速潰敗,重慶軍事委員會為力保貴州,已從各戰區和衛戍重慶的部隊中抽調了八個軍趕赴戰場,并遣湯恩伯統一指揮,第97軍是最先到達的一支,但是陳素農根本不聽張發奎的命令,只對蔣介石和湯恩伯負責。
第97軍兩個師16000人只象征性的打了五個小時,就準備拔腳開溜,但南丹縣城后方20公里處即是存有大批輜重的六甲鎮,11月25日根據該軍搜索營的報告,已發現日軍部隊向此地推進。
(第97軍軍長陳素農)
為阻止日軍接近掩護本部撤退,同時避免如此眾多的美援武器裝備、彈藥物資落于敵手,估計陳素農也確實怕撤退后落得跟陳牧農一樣的下場,于是電請軍委會派飛機轟炸六甲,徹底摧毀庫存輜重以免資敵,重慶照準。
此時的“飛虎隊”已升格為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司令官仍是陳納德。接到軍委會轉來的電報后,轟炸機群待命出動,結果成都美國空軍基地的譯電員錯將“六甲”譯成“六寨”,于是災難降臨了。
(美軍B29機群投彈)
1944年11月27日下午三時,26架美軍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掛滿炸彈出現在桂北與貴州交界的六寨鎮,連投彈帶掃射,徹底把這個只有三里長街道的小鎮炸成廢墟,從桂柳各地逃難匯聚于此的數萬百姓、第四戰區司令長官部遭受了滅頂之災,血肉橫飛,哀鴻遍野,令人扼腕嘆息。
經事后調查,罹難的有軍事委員會軍訓部(部長白崇禧)督察陳克球中將、第四戰區干訓團教育長王輝武少將,高射炮兵指揮官詳鏗少將,另有8名上校、200多名中下級軍官和800多士兵葬身美機轟炸之下,難民死亡超過5000,傷者無算,是桂柳會戰期間損失軍官最多的一次“戰斗”。
(桂柳地區逃難民眾)
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上將也在六寨,在衛士的拼死保護下逃過一劫,而他的部下們就沒這么幸運了,尤以后方機關人員傷亡最多。司令部所有的作戰資料、文件和張發奎多年的日記均化為灰燼,這位北伐名將被炸得暈頭轉向,悲痛的淚流滿面,在回憶錄中怒稱這是抗戰期間“最荒唐愚昧的一幕”。
據說此次轟炸之所以效率奇高,是陳素農的求援電得到了蔣介石親批,慘案最終不了了之,沒什么人上軍事法庭,雖然當時國民黨軍隊還沒有形成現代化的陸空配合系統,前線部隊被誤炸司空見慣,但如此慘重的損失,西南戰局1944年的混亂不堪,可見一斑。
(陳納德和周至柔)
插錯2個插頭,160人因此喪命,小事釀大禍的典型!
1994年6月6日早晨,鳴犢鎮嘴頭村的村民,扛著鋤頭正準備下地干活。忽然,頭頂上傳來巨大的轟鳴聲,村民抬起頭循聲望去,只見一架碩大的飛機猶如斷翅的天鵝,在空中搖搖晃晃。不一會兒,飛機冒出一股濃煙,緊接著傳來悶雷般的炸響,碩大的機體瞬間斷成數截,在場的村民無不觸目驚心。這就是慘烈的“西安6.6空難”,而造成這起空難的原因,卻是因為兩個插頭。
空中驚魂
1994年6月6日早上8點整,由西安飛往廣州的WH2303航班開始登機,在西北航空公司空姐的微笑引導下,146名乘客很快找到自己的位子。駕駛艙的機組人員,也正忙碌著進行起飛前的各項檢查工作。
8點12分,所有的乘客都已就緒,機組人員也檢查無異常,機場發出了允許起飛的指令。這架圖-154型飛機緩緩駛入跑道,伴隨著轟隆隆的發動機轟鳴,機頭順利的拉起,好像一只漂亮的白天鵝沖進了綿綿細雨。乘客們有說有笑,通過舷窗欣賞著外面的風景,卻不知一場劫難就要來臨。(下圖:外網找到的起飛前影像)
8點14分,飛機剛離地24秒,機體就出現異常搖擺,并伴隨著明顯的“呼呼”聲。僅僅過了一分鐘,飛機就已經變得難以控制,根據當時機組向地面的報告,2名飛行員都無法讓飛機保持穩定姿態。
8點16分58秒,飛機瞬時擺幅達30度,機長果斷下令進行檢查。然而,飛機仍舊大幅度左右搖擺,機組人員完全無力操控。隨后,機組人員打開自動駕駛儀,試圖讓飛機自行修正異常,然而飛機搖擺幅度卻陡然增大,機組人員只好關閉自動駕駛。
8點19分,飛機爬升至4717米,但已經偏離爬升路線,并向右進行不規則的轉彎,機組出現慌亂情緒。8點22分27秒,飛機出現自動抬頭現象,飛行速度驟降至380KM/時,進入失速狀態;3秒后,飛機突然左滾轉,以70度的側傾角朝著地面高速俯沖,速度高達747KM/小時,進入超速狀態。在12秒的時間內,飛機驟降1833米,平均每秒下降152米,機體完全無法承受這樣的過載。
8點22分42秒,黑匣子的記錄定格在此刻,飛機在2884米的高空解體,160名乘客無一生還。由于墜機現場的場景過于慘烈,我在這里就不多加描述了,主要說說飛機為啥會解體。
兩個插頭惹的禍
經過現場勘查、尸體檢驗,專案組首先排除了爆炸和人為破壞,會不會是機組人員操作不當呢?通過調查發現,航班機組人員均持有該機型的牌照,體檢報告也無異常。最關鍵的是,這個航班配備的是雙機組,可以說是“雙保險”,因此機組人員的問題也可以排除。
在隨后的調查中,機組人員又排除了氣象、導航、通信、超載方面的問題,那是什么原因導致飛機在空中解體呢?隨著飛機殘骸不斷被搜集、排查,事故的原因終于露出了端倪,原來是兩個插頭插錯了。
在飛機失事前一天,地面維護人員曾更換過減震交換平臺,不經意間把管“航向”的插頭跟管“傾斜”的插頭位置插反了。如果飛行員打開自動駕駛儀,副翼就會作出反向動作,導致飛機阻力增大,從而產生強烈共振、飄擺,最后空中解體。遺憾的是,這個致命的失誤卻沒有被檢查出來。
6月6日,這架飛機在起飛前還有一次安全檢查,如果大家仔細點,這個錯誤很容易被發現。可惜的是,所有人都以為別人做的萬無一失,卻忽視了自己應負的責任,看似滴水不漏的檢查,實際上漏洞百出,讓這個致命的錯誤再一次逃過了檢查。于是,這架圖-154飛機帶著故障按時起飛,一步步飛進了死亡的深淵。
插錯兩個插頭,看似是不經意的小事,然而160條鮮活的生命卻因此消失,最終釀成了一場大禍!
更多歷史秘聞,歡迎關注:圓桌派,每天三分鐘,漲點歷史新知識!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拉薩托運汽車避雷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拉薩托運汽車避雷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