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政府補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最新的政府補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

1-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增長94.9%和11.15%,遠好于往年。隨著新補貼政策的實施,純電動汽車的市場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從一月到六月,

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94.9%和111.5%,遠好于往年。隨著新補貼政策的實施,純電動汽車的市場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符合消費者訴求的長壽命汽車開始成為更多消費者的選擇。專家預測,

最新的政府補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最新的政府補貼新能源汽車的政策)

新能源汽車年產銷突破百萬輛的目標有望實現。未來幾年,隨著產能的加速釋放和補貼的持續下降,新能源汽車行業將面臨市場考驗。—— 《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從6月12日開始執行。到目前為止,

《通知》發布至今已經一個多月了。在最近發布的6月份純電動汽車銷量排行榜中,已經可以看出新政對市場的影響。

7月5日,BAIC新能源首個私人換電模型在換電站的樣板間展示如何快速換電。新華社記者羅攝

隨著新補貼政策的實施,純電動汽車的市場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今年前5個月,BAIC新能源在國內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一直排名第一。然而,在6月份的月度銷量前十榜單中,BAIC新能源僅憑借一款小型SUV位列第五。

去年的銷售冠軍EC在6月份只賣出了3輛車。

與此同時,SAIC榮威Ei5在6月份的純電動汽車銷量排行榜上名列榜首。可以看出,更符合消費者訴求的長續航車型逐漸成為更多消費者的選擇。

預計年產銷量將超過一百萬輛。

近日,中汽協發布的上半年汽車產銷數據顯示,1-6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405.8萬輛和1406.6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8.6萬輛和8.4萬輛。1-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1.3萬輛和41.2萬輛,上半年表現遠好于往年。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助理研究員周毅分析,6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分別增長31.7%和42.9%,分別比去年同期提高-11.7和9.9個百分點。

產銷差距進一步縮小;1-6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94.9%和111.5%,比去年同期分別提高11.7和97.1個百分點,快速發展態勢明顯。在環的基礎上,

6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較5月份分別下降1萬輛和1.8萬輛,受政策影響較大。雖然部分車企保持價格不變,但補貼整體下調對中低端電動車影響較大。

周毅指出,從結構上看,6月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為6.4萬輛和6.2萬輛,較5月分別減少3.2萬輛和4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均達到2.2萬輛,比5月份分別增長3000輛和2000輛。

這一方面是因為純電動車補貼下降比較明顯,存在擠出效應。另一方面也與各地加大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支持有關。

對于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不足50萬輛,中汽協表示,按照往年規律,上半年通常是車市“淡季”;此外,市場處于政策轉向的空白期,預計新能源汽車市場真正的節點將在下半年出現。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徐海東表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遠好于去年同期,預計今年下半年將保持良好發展態勢,維持此前全年產銷規模突破100萬輛的判斷。

周毅表示,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良好。從數量上看,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79.4萬輛,同比增長53.8%,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總配套能力達到約370.6億瓦時,同比增長近三分之一。

從規模和增量來看,都處于世界前列。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比去年有較大提升。他說,“按照這個趨勢,年產銷量有望超過140萬輛。”

未來產能將超過計劃十倍。

目前,對電池技術、充電不便、價格、續航里程的焦慮仍是制約消費者選擇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因素。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史建華認為,未來三到五年,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將異常激烈。截至目前,新增16家企業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2017年,中國新增整車項目91個。

21個省份公布新能源汽車項目,投資規模5283億元。各類車企紛紛宣布,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能將突破2000萬輛,是國家規劃目標的10倍。

此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不僅受到可預期的技術因素的推動,還受到政策的影響。

周毅表示,6月12日新補貼標準實施后,雖然部分企業保持終端價格不變,但未來兩年隨著補貼逐步減少直至完全退出,企業補充補貼缺口的能力是未知的。自7月1日起,降低汽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

如果汽車進口量大幅增加,是否會影響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銷售還不確定。同時,當前環保政策趨緊,對傳統燃油車的環保容忍度能否保持不變,各地交通牌照等政策是否會更傾向于新能源車等。

這些因素將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

積極鼓勵新技術、新模式的發展。

史建華表示,當前全球汽車產業趨勢是產品形態和生產方式深刻變革,新興需求和商業模式加速涌現,產業結構和生態系統深刻調整。中國汽車市場已進入低速穩定增長、競爭加劇的新常態。

作為全球汽車產銷大國,中國汽車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由大變強的關鍵發展時期。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初期,可以通過補貼、牌照、政府采購等行政手段,推動產業實現快速增長;但是當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

再次使用行政手段既不經濟也不現實。

“補貼政策必然會下降,變得更加精準。”周毅表示,汽車行業必須做好補貼退出的準備,努力提升技術,降低成本,以應對補貼政策的逐步退出。從新實施的《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可以看出這一點。在全面削減補貼的情況下,

更強調對高續航里程、高能量密度的補貼,更加精準、規范、科學。

專家建議,新能源汽車產業涉及面廣,在政策扶持、產業發展等方面需要頂層設計。在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過程中,有必要改革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間的一些不合理關系。

要給地方政府補貼后端基礎設施的動力,方便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同時,要協調處理好各行業主管部門之間的關系。

“發展改革部門的投資準入、工業和信息化部門的行業準入、交通部門的牌照管理和限制措施、環保部門的碳排放管理、財稅部門的稅收和補貼等政策,需要形成合力,共同推動產業發展。”周毅說。

“歸根結底,技術創新是支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壯大的根本力量。”周毅建議,政府和社會應該更加重視銷量背后的技術研發、市場匹配和消費習慣培養,尤其是技術研發。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加大對電池和電控技術的支持力度,充分激發企業研發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我們應該容忍R&D的失敗,R&D的冷門技術,汽車制造的新勢力和新的汽車經濟模式。

只要意圖是促進技術進步,提高效率,就值得鼓勵。要積極鼓勵新技術新模式發展,培育新動能,培育新產業。”周姨說道。(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劉偉)

關鍵詞:新能源新政車市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