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經成為世界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一年。今年,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政策將正式退出,但德國計劃在2020年將現有補貼提高50%。
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一年。今年,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補貼政策將正式退出,但德國計劃將現有補貼提高50%。
據《南德意志報》報道,為了促進電動汽車的發展,德國政府和汽車行業計劃增加財政補貼,同時將采取擴建電動汽車充電樁等一系列措施。三年前提出的補貼政策原定于2020年底結束。
現在該計劃延長至2025年底。
具體來說,德國政府和汽車經銷商將共同提高和擴大對電動汽車的財政補貼。33.3544萬歐元(約合人民幣31.9萬元)以下的電動車補貼將提高50%,不高于6.5萬歐元(約合人民幣50.2萬元)的車型補貼將提高25%。
政府和汽車經銷商將各承擔一半的補貼。德國的目標是到2030年擁有700萬至1000萬輛電動汽車和100萬個公共充電樁。為此,德國聯邦政府還計劃投資35億歐元擴建電動汽車公共充電樁。
事實上,今年德國政府已經多次提到要延長對電動汽車的補貼政策。今年年初,德國財政部長奧拉夫?Scholz說:“德國政府正在努力提高電動汽車的銷量。
因此,我們不會在2021年結束對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稅收優惠。相反,稅收優惠可能會繼續延長10年。在今年5月舉行的“氣候內閣”會議上,還討論了交通部提交的一份促進電動汽車發展的改革方案。
計劃增加補貼以促進環保汽車的銷售,特別是支持小型電動汽車。但這一計劃存在爭議,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認為補貼金額不應過高。
德國的電動車補貼政策最早出臺于2016年5月18日。消費者購買純電動汽車可獲得4000歐元的一次性補貼,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可獲得3000歐元的補貼。資金由政府和企業共同承擔。
該計劃資金總額為12億歐元,原計劃于2019年6月底結束。然而,由于未能實現電動汽車保有量的原定目標,今年6月3日,德國經濟部宣布將電動汽車銷售的環保補貼延長至2020年。
毋庸置疑,相對于中國電動車的發展現狀,德國目前處于相對落后的局面,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消費者接受度,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根據德國汽車管理中心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
德國電動汽車注冊量達到4.8萬輛,同比增長41%,超過挪威成為歐洲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但從市場份額來看,德國的電動車市場僅占全國汽車市場的2.6%。
遠遠落后于挪威56.2%的電動車市場份額(數據截至今年上半年),當然也不如中國的4.8%(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為1012.7萬輛,
純電動汽車銷量12.9萬輛)。
基于此,德國原本總價12億歐元的補貼資金也面臨“過剩”的尷尬局面。據統計,截至今年5月,德國政府共收到11.8萬份補貼申請,總金額僅為4億歐元。三分之二的補貼還沒有發放,
這也是德國延長電動車補貼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為電動汽車提供財政補貼的不僅僅是德國。據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統計,截至2019年5月,在44個歐洲國家中,
至少有28個國家對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有優惠措施,如減稅、補貼和獎勵。
或許,某種程度上,中國已經走在了全球電動車發展的前列,其他國家還在靠補貼推動市場。中國開始了市場驅動發展的新征程。
正如財政部經濟建設司一級巡視員宋秋嶺所說:“優秀的企業總是在市場競爭中成長起來的。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已達百萬輛,從政策驅動為主向市場驅動為主轉變是大勢所趨。這是行業共識,符合發展規律和預期。
"
關鍵詞:德國電動汽車消費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