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配件調研機構推薦,汽車配件調研機構推薦報告

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汽車配件調研機構推薦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汽車配件調研機構推薦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汽車既然有零部件供應商,那廠家的總部每天在做什么?

并不是所有的零部件都靠供應商,同時主機廠總部的工作最重要。

汽車配件調研機構推薦,汽車配件調研機構推薦報告

核心部件

所謂的零部件都由供應商完成,實際上是散裝行為。如同我們組裝“高達”,很多核心部件,是由無數個零擔部件組裝而成的。比如發動機,曲軸、活塞、缸體、氣門、岐管等等上百個部件,是有供應商分別之作的,但發動機這個大部件,是有主機廠完成的。這只是舉個例子。實際上,車身上很多零部件都是這樣組裝的。

模塊化生產

為了減少上述的那種零部件組裝問題,很多廠商開始了模塊化生產方式,像發動機這種大部件,也由專門的發動機工廠完成組裝后運輸到主機廠。甚至一些內飾,比如儀表盤、中控臺都組裝成模塊后再運往主機廠進行組裝。這樣效率就大大提高,且成本進一步下降。比如同一個模組,可以分發給同一個品牌全體車型上。

主機廠的工作

主機廠的工作有,車身焊接,電泳、噴漆、模組組裝,線路鋪裝,調試等等無數個工序。我覺得這一系列工作,凡是組裝過玩具的同學都能體會到。

車廠負責整車設置與組裝啊,車廠技術好實力強質量把控嚴的,消費者買到手就問題少了。

像我們公司是做車載導航的上市企業,按車廠設計的外形給他配套,要什么樣就做什么樣咯。不管出長安這些自主品牌,還是寶馬這樣的豪車,我們出廠的質量都是一套標準。

至于最后消費者使用上怎么樣就看車廠咯,有些車廠設計的奇葩中控臺,車廠只給放那種小屏幕電阻屏,不喜歡不能怪我們的。

至于機械方面的我就不是很了解,不過可以肯定的說,同一個廠出來的東西,不會因為供應自主品牌就把質量標準放的和豪車品牌相差很遠。因為沒有買到企業會搞兩套質量管理體系和兩套人員來管理質量。同一套方法檢測,同一批人做事,就算有區別,但是也是一些無傷大雅的小區別。

最后總結就是,車子質量不關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只關這個那個品牌的造車水平和質量控制體系。就和不能地域歧視一樣,哪里都有好的,哪里都有爛的

汽車公司并不只是“組裝”這么簡單。

實際上除了少數大集團旗下的供應商,許多小供應商技術、生產水平很差勁。根本不可能把零部件的研發交給他們,產品一致性都要強逼硬罰才行。

所以,汽車公司除了研發、試驗和制造,另外一項非常重要的業務就出來了:系統整合。

系統整合這樣說很虛,舉幾個例子:供應商招標、方案論證、模具審核、技術狀態凍結、采購管理、二級供應商管理……

水一些的供應商、無賴的供應商甚至要派人駐廠,說是技術指導,實際是拿著鞭子趕倔牛……

這樣的工作很多,很繁重,很影響上市進度,都是事務性的工作,主要是人與人的斗爭,技術性不強。

小供應商占大多數,決定了汽車公司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去領導和協調他們。

并且,供應商只看到局部,沒有汽車公司的系統整合能力,拼出來的車要么問題多,要么成本非常高。

再強的長沙博世也只是做車窗電機的,再強的蘇州博世也只提供真空助力泵的,再強的南方天合只是做制動系統的,德爾福提供線束總成甩手拿錢……

再舉個例子,同樣給你青菜、蘿卜、五花肉,為啥你做出的菜跟超級大廚做出的味道、款式都不一樣??有了青菜供應商、蘿卜供應商、豬肉供應商就沒事干了?

研發可以外包,然后把一些技術參數和要求分發給某些供應商讓他們再往下設計。但是終究總領全局的還是汽車公司……

設計凍結了,成功上市了,還會有啥幺蛾子???

車間出問題了!你供的這個件不好裝配,影響車間效率!你們老總過來匯報!設計變更!

售后出問題了!你們這個件導致了大量的三包維修,我們指標猛升!你們老總過來匯報!設計變更,馬上給我拿出臨時措施和永久措施!什么???你跟我要開新模具的費用?還200萬??

供應商自己出問題了!大燈批量性問題,2200萬的單側大燈模具只生產了7萬套就要大修……原本設計壽命25萬套,現在成本猛升,供應商還不愿意出修模的錢……

所以,就是以上這些,汽車公司不僅是個裝配長,也不是研發完,招標就可以順順利利生產的……

這一切都要靠體系,只有大公司才有完整的體系,買車買大公司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汽車配件調研機構推薦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汽車配件調研機構推薦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THE END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