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汽車運動文化紀錄片推薦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汽車運動文化紀錄片推薦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從紀錄片《美國工廠》能看出什么?
2008年,通用汽車關閉了當地的工廠,因此對失業的當地人來說,福耀的到來是一件天大的幸事。然而沒過多久,斯達漢諾夫式的老板們就和一群難以駕馭、直言不諱的普通工人發生了沖突。這部電影是現代制造業的寓言,展示了每個國家的強弱項。對于中國觀眾來說,影片對他們的缺點的展示直擊要害。
中國工人為了養家糊口,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愿意犧牲、愿意奉獻,愿意接受頻繁的加班,愿意與家人暫時分離;而美國工人雖然也需要養家糊口,但很多人卻更加注重自己應有的權利,抵制存在風險的工作環境,拒絕高負荷的工作。
一、顯而易見的文化差異。極度追求“效率”和“成本控制”的中國公司,如何管理美國員工。其中最突出的是文化差異。
二、資本和工人,誰在奴役誰?通過紀錄片,可以看出,美國工人習慣性認為工人是弱勢群體,而公司是強勢一方,所以他們加入工會,讓工會替工人爭取更高的工資、更安全的生產環境、更高的福利。然而結果也看到了,在法律的庇護下,因為工會的強大,員工被企業雇傭以后居然不能跟員工溝通要通過工會溝通,還不能隨意辭退員工,自己的公司還不能自己說了算。工人動不動就大罷工給企業帶來巨大損失。原來通用在代頓的工廠倒閉與工會的強大造成公司效率低下和成本上升離不開。
只要基于自愿原則,無論是員工要求更高工資福利,還是公司要求員工強制加班,都是合理。不樂意可以解約。這才是正向的,無所謂奴役。
三、紀錄片中可以看到多個鏡頭展示,那些員工因為福耀的到來而有了工作,是多么高興,福耀仿佛是上帝來拯救他們,有的員工因為有了工作可以從地下室搬出來租一個自己的公寓。他們為了生存,忍受著每天重復而又機械的勞動。看得出這份工作對于他們的重要性。這一幕幕的鏡頭看得我背脊發涼。
四、在觀看這個紀錄片的過程中,始終有一個聲音揮之不去,那就工作,工作,工作,沒有工作那些工人會失去一切。這也警示我們,在現在就要做好準備,如果現在的你不努力,不為將來做好打算,及時現在過的還不錯,但當失去工作的那一天,只能祈求別人給予自己一份工作。
五、企業紛紛用自動化代替人之后,中國勞動力低的優勢也在逐漸被取代,這時候企業和個人又該選擇什么樣的出路?現在在這個飛速創新發展的世界,未來不出20年60%的工作會被取代。關于個人又該何去何從?關于企業,特別是制造商又該研發哪些呢?
有哪些經典的賽車類電影?
極速車王
《極速車王》是詹姆斯·曼高德執導,克里斯蒂安·貝爾、馬特·達蒙、喬·博恩瑟、凱特芮娜·巴爾夫、諾亞·尤佩、喬什·盧卡斯主演的動作傳記劇情片,于2019年11月15日在美國上映。
這其實不能算是一部賽車片,而是一部傳記片,我是一個既不喜歡看傳記片也一直很討厭馬特達蒙的人,但是這個片子馬特達蒙演的太好了,至于克里斯蒂安·貝爾這種神級的表演派,這種片子就是讓他放開秀演技的。同樣是兩個影帝對戲,極速車神在所有方面都勝過另外兩部兩個影帝對戲的大片好萊塢往事和愛爾蘭人。
1《極速車王》Ford v Ferrari(2019)
《極速車王》改編自真人實事,描述美國汽車設計師卡羅爾·謝爾比(馬特·達蒙飾演)和無畏的英國賽車手肯·邁爾斯(克里斯蒂安·貝爾飾演),兩人聯手對抗企業干預、打破物理定律,同時面對各自的心魔,最后為福特汽車打造出一輛革命性新款賽車,更于1966年法國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中,一舉擊敗當時的賽車界霸主法拉利。
除了飆風追速的動作場面,導演詹姆斯·曼高德追求寫實、磨練演員極限絕不手軟,克里斯蒂安·貝爾和馬特·達蒙以時速兩百英哩奔馳于柏油路上,完全融入角色,并探索彼此建立起的美好情誼。
2《極速風流》Rush(2013)
這也是根據真人實事改編的電影,描寫70年代F1賽車兩大對手的傳奇故事:一個是俊帥的英國花花公子詹姆斯·亨特(James Hunt),和他分庭抗禮的是處事井然有序的智慧型車手,來自奧地利的尼基(Niki Lauda)。
在比賽場上他們是鮮明的對比,而兩人的私生活也是大相徑庭,在求勝沒有捷徑、也不容半點誤差的賽車場上,挑戰身心靈的最高極限,因為只要一失誤就可能喪命。
為了拍攝《極速風流》,導演朗·霍華德重返1976年F1賽季德國紐柏林賽道,鏡頭就安裝在車手的安全帽上,主觀的視角讓觀眾仿佛置身現場,感受血脈賁張的極速快感。
3《塞納》Senna(2010)
本片為史上最偉大的巴西賽車手埃爾頓·塞納(Ayrton Senna)首部紀錄片,帶領觀眾見證這位天才如何由寂寂無名的小型賽車手,蛻變成全球屬目的1988、1990、1991年三屆F1一級方程式賽車世界冠軍。
影片紀錄埃爾頓·塞納于1984年踏入一級方程式賽道開始,到1994年于圣瑪利諾站因意外離世之間的兩大謎團:他與好對手保魯斯到底是敵是友?賽車電子化是否為他的死亡埋下伏筆?影片中網羅了大量由洗拿家人及一級方程式管理層提供的珍貴片段,讓大家以更近距離,重溫這位車神飛快而燦爛的一生!
醫院里發生過哪些奇葩的故事?
大年三十獨自打胎,遭遇大出血,生死關頭,孕婦拒絕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現場沒有親屬簽字,手術做不做?醫護左右為難。
醫院急診室里,一名孕婦躺在病床上痛苦呻吟,大喊著讓醫生救命。
孕婦自稱叫劉麗,26歲,自我判斷胎兒已經死了,只身一人,來醫院請求打胎。
護士一邊給她打點滴,一邊問家屬的號碼,劉麗說,沒有!
詫異之下,護士反復勸說:你爸媽呢,你家人呢,你得有個人,萬一等會有什么事情,我們跟誰說呢?
交流中,劉麗不斷的叫痛。但是,她始終堅持,她自己簽字。家屬,朋友的電話號碼都不肯提供。
一旁的醫生指示護士:兩個事情,一個是告病重,再催一下血。說完就開始打電話:
她一個人來的,把她口袋全部翻出來,也只有2000多塊錢,現在就一個人,所以要給醫務處報備一下,如果出血多,馬上就要手術。
打完電話,醫生接著和劉麗溝通:
這整個過程有大出血的風險,包括切子宮、做介入的風險,你要了解病情及風險。
但是,當醫生讓她簽字的時候,她又說:我現在沒有勁,我等會簽。說完,就開始大叫:媽啊,好疼。
無奈之下,醫院決定報警。
在等待警察的時間,主治醫生過來再次勸說,希望她告知親友的聯系方式,但是劉麗只是一個勁的叫疼,
醫生:你已經出了很多血了,血色素只有3-4克,處理不好會影響下次懷孕的。
護士提示女孩把自己的手機拿出來,結果她拼命護住,不讓人碰,護士只好作罷。
劉麗:我跟我前男友分了。
醫生:就是分了也沒關系,我們打電話聯系他,讓他來。你要救命啊 。
劉麗:我疼得不行啊。
醫生:讓手術室預留手術臺,只要110或者其他的人一來,我們就立馬做手術。
血庫的血到了。護士開始給劉麗輸血。這時候的劉麗更加痛苦,她不停的哀求醫生:
求你了。開始吧,開始麻醉吧。
醫生:你求醫生做什么?我知道你要做什么,但是我是醫生,我也要求你,你要告訴我真實姓名叫什么啊。
我不管你家里人拿不拿錢來,我要和你的家人說,你在這里做手術啊。
你即便有什么難言之隱,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家人也會諒解你的。
劉麗:我不想說,你一直在糾纏……
醫生:你不能隨便就說個名字啊,你不能這么固執啊。
劉麗:你也很固執。
醫生:但是這是程序啊,我都不知道你是誰,我怎么給你做手術?
劉麗:哎呦,不說了。
警察到了。醫生急忙迎出去,簡要給他們介紹情況:
胎兒已經死了。現在要做的是把死胎取出來,救活人。按照規定,在應急情況下,做手術可以,但是我要知道她的真實身份。
要不然,像她這個手術做完后可能要轉入icu,到時候,可能她會說,你為什么要給我做手術,這樣就存在醫療糾紛的風險。所以需要你們給做個證明。
在警察的勸說下,劉麗同意報朋友的號碼,結果,打過去顯示關機。
最后,在警察的見證下,醫生告知手術的相關事項,劉麗忍痛簽字按手印。
一切準備就緒。劉麗被醫生、護士推進手術室,這時已經離她來到醫院過去了6個小時。好在手術十分順利,死胎取出,大人平安。
幾天后,醫生來到劉麗的病床前,催繳醫療費。
醫生:我們給你很節約錢了,不管是手術室還是icu都是用最便宜的方式治療的。但是,你已經欠下很多錢了,可能會影響到你接下來的治療。
欠了多少?
欠了一萬四千多。如果不給你優惠,兩萬四都保不住。考慮到你的情況,都是按照最便宜的治療。
一旁的護士悄悄的對醫生說,有病友告訴我,昨天晚上有家人來看望她,是個15歲的小女孩,沖著她喊媽媽。但是她的病歷上寫的是26歲。
這是紀錄片《急診室的故事》拍下的發生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真實故事。
故事到最后,劉麗讓朋友給她交了一萬元醫藥費,然后,不聲不響走了。
記者問醫生:欠下的醫藥費怎么處理?
醫生:給她少記一點唄!
緊急關頭,生死攸關,醫生既要救死扶傷、治病救人,又要防范可能發生的醫療糾紛,確實左右為難。
大多數情況下,病人都能夠自覺自愿的配合醫生,但是,像故事中的這位女主,從進門開始,就拒絕提供真實信息,拒絕提供家人電話,只是一個勁的要求醫生救命。真的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即使有難言之隱,在生命面前,這又算得了什么呢?還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呢?
好在開頭很奇葩,但是結果還算完美。
對于這個故事,您有什么想法,歡迎評論!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汽車運動文化紀錄片推薦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汽車運動文化紀錄片推薦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