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霧天氣給因能見度低而需要開車的司機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在能見度低的情況下開車,一不小心就可能發生車禍,引起很多司機的抱怨。那么,雨霧天氣行車應注意什么?雨霧天氣哪些路段需要特別注意?快來聽聽交警的意見吧!
霧天行車,請嚴格遵守交通規則和限速,切勿超速行駛。霧越大,可視距離越短,車速應越低。進入霧區時,也需要提前減速,因為前方可能會發生事故。
第一類:長下坡路段在霧天很危險
據介紹,長下坡路段往往是容易出現特殊天氣情況的路段。另外,很多駕駛員在長下坡路段行駛時,往往習慣于長時間踩剎車,這可能會導致剎車失靈。另外,霧天制動靈敏度下降;因此,霧天下坡時,不要單純依靠剎車減速,還要選擇低檔減速;此外,絕不允許空擋滑行或在發動機關閉的情況下滑行。
警方溫馨提示:大霧天氣通過長下坡路段時,應高度集中注意力,減速至適當速度,平穩通過,非必要時不要急剎車。如果前方遇到堵車,不要試圖變道,除非你在最右邊的車道上,并且可以進入緊急車道以避免超車。
第二類:“S”形道路霧天容易發生追尾事故
在經過“S”形道路時,前后車的距離很難控制,因此很容易發生追尾事故。
警方溫馨提示:車輛通過“S”形道路時,應盡量避開清晨和午夜大霧多發時段;如果進入有霧的地區,應盡量使用近光大燈,以便能清楚地看到地面上的標記并遵循標記。保持方向,防止跑偏;當不確定前方情況時,使用汽車喇叭也很重要,以防止追尾事故。
第三類:急轉彎處的霧最遮擋視線。
平日開車時,急轉彎本來就是事故多發區。再加上霧氣遮擋、遮擋視線,急轉彎時哪怕是一層薄薄的霧氣,其實也蘊藏著巨大的危險。
警方提示:在霧天地區急轉彎行駛時,一般不要踩油門或快速松開油門,更不要緊急制動或轉動方向盤。如果你認為確實需要降低車速,可先慢慢松開油門,然后輕踩幾次剎車來控制車速。
第四類:警惕城郊交界路段“象鼻狀”霧
經常在大霧中開車的市民大概都有這種感覺。大霧來臨之前,會出現“濃-淡-濃”的反復過程,很容易迷惑駕駛員,降低駕駛員的警惕性。據了解,專家將霧前的這種“濃-淡-濃”變化稱為大霧的“象鼻”現象,這可能與霧前短暫的“大氣同溫”有關。大霧降臨。這種“象鼻狀”霧常出現在城市與郊區交界處。
警方建議:當“象鼻狀”大霧中能見度下降到200米至300米時,會突然出現短暫的恢復期。大約10分鐘后,能見度將升至600至700米。表面上看,霧氣似乎正在消散,但在大約30分鐘到2小時內,能見度將迅速降至100米以下,對交通造成極大威脅。因此,當駕駛員遇到突然飄落的大霧而來不及進入最近的服務區時,應盡快將車停在高速公路路肩上,并打開霧燈、示廓燈和尾燈。當視力恢復到一定程度后,盡快離開路肩,或者根據實際情況到服務區尋找安全的地方停車。
第五類:靠近湖泊的路段最容易起霧
經常開車的有經驗的司機常常有這樣的經歷。秋冬季節路過湖泊附近的道路時,很容易遇到奇怪的“霧”——團,像漂浮的大氣球,來來去去。司機辛苦了驅散霧氣后,你以為可以松口氣了,誰知下一場霧氣不經意間又來了。當你意識到有霧的時候,你已經進入了霧的中心。
據介紹,“霧”一般發生在晝夜溫差大、無風的早晨,有時也發生在傍晚。因此,冬季行車,尤其是早上行車時,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現在正是“霧”多發的季節。事實上,“霧”是輻射霧的民間術語。這是由于局部水蒸氣被輻射冷卻所致。它被稱為“馬路殺手”。
警方溫馨提示:開車時觀察前方“大霧”遮擋視線時,應立即采取減速措施,確保車輛平穩停車并留有余地。進入“霧”前,如果距離和速度能夠滿足變道條件,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打開信號燈減速至最右側車道。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如果前方發生事故、堵車時能夠快速進入應急車道,避免發生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