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回家過年用年終獎換新車.元旦過后一直是汽車銷售的高峰期,也是各大汽車經銷商趕在春節前的好機會。然而
羊城晚報記者近日走訪我市買車回家過年,用年終獎置換新車.元旦過后一直是汽車銷售的高峰期,也是各大汽車經銷商趕在春節前的好機會。然而,羊城晚報記者近日走訪上海車市發現,
現在農歷新年前“現在提車難”的現象已經很少見了。春節前,車市不再火爆,甚至部分經銷商也不看好。據介紹,大部分車型都面臨著巨大的庫存壓力,降價是車商最無奈也是最有效的選擇。
持幣觀望心態濃,新年購車反應平淡
“元旦三天假期,我們店的訪客量超過了100批,比平時多了50%左右。周末來看車的乘客也不少,但真正有買車意向的很少。”上海一家店的銷售經理楊老師告訴記者,現在理性購車已經成為一種共識。
“包括新車在內,激勵措施已經非常有力。消費者一般都希望貨比三家,不會輕易下手。他們知道其他品牌的4S店也在大力促銷,往往這些顧客離店就不回來了。”他補充道。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只要客戶進店看車,現場的工作人員都很辛苦,從推薦車型、講解車型特點、售后服務保障,到試駕等等,每一個細節都不愿意放過。
據了解,目前車價優惠幅度還是很大的。很多熱銷的經濟型車優惠都在1萬元以上,中高級車優惠幅度在3萬元以上。為了吸引消費者,幾乎所有的4S店都精心推出了豐富的購車贈品,如二維碼贈品、訂車送金蛋、有獎問答等。
據楊老師介紹,推廣效果并不明顯。
上周末,記者在市中心的一家德國店遇到了前來看車的張老師。他打算換一輛25萬左右的SUV,但是春節前,不是入手的最好時機。“元旦到春節這段時間,并不是車市一年中優惠力度最大的時候。相對來說,
‘五一’和‘國慶’優惠還是比較大的。”張老師說。
據內部人士透露,尤其是現在新車的銷售利潤越來越薄,大部分4S店的主要利潤來自于額外的財務和保養。比如投保的車出了事故,特別是對方全責的情況下,
4S店會通過送保養券和油卡的方式,把顧客“搶”到自己店里保養。
商家期待年輕購車族激活車市
如今,年輕消費群體已經成為拯救車市的救命稻草。記者在近期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汽車市場消費結構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隨著更多的年輕購車者加入購車行列,汽車市場的增長空間仍然很大。
金沙江路一家日系4S店的銷售人員表示,15萬元左右的車型銷量尚可,滿足了很多年輕消費者的剛性需求。“我們店專注于‘90后’剛需人群。省油、有特色的外觀、智能化成為他們的購車需求。”
90后的鄭先生帶著妻女坐上新車,一邊體驗汽車的駕駛體驗,一邊聽銷售人員介紹各種性能。“我們之前去4S店看車了。因為是去年年底剛上市的新車,車價沒有優惠,所以沒有下單。
這次來,發現新車優惠了近萬元。鄭先生認為目前可以接受15-20萬的車型。
很多銷售人員表示,在以往的銷售過程中,我們總能看到很多“盲目”購物的消費者。這些市民想買車,但對想買什么牌子的車沒有準備。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了解汽車,買車更有針對性。
一般走進店里就直接談好最后的優惠價。至于車輛的性能和特點,網絡上的信息已經很全面了,有些消費者知道的知識比銷售人員還多。(李思睿)
關鍵詞:消費者針對性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