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國外汽車專業好的學校推薦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國外汽車專業好的學校推薦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汽車改裝文化比較好的有哪些國家?
汽車是現代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汽車的發展經歷了三大階段。
1680年,英國著名科學家牛頓設想了噴氣式汽車的方案,利用噴管噴射蒸汽來推動汽車,但未能制成實物。蒸汽動力車:1769年,法國人N·J·居紐制造了用煤氣燃燒產生蒸汽驅動的三輪汽車。但是這種車的時速僅4公里,而且每15分鐘就要停車向鍋爐加煤,非常麻煩。后來車在一次行進中撞到磚墻上,碰得支離破碎。1879年,德國工卡爾.本茨程師卡爾·本茨(Karl Benz),首次試驗成功一臺二沖程試驗性發動機。1883年10月,他創立了“本茨公司和萊茵煤氣發動機廠”,1885年,他在曼海姆制成了第一輛本茨專利機動車,該車為三輪汽車,采用一臺二沖程單缸0.9馬力的汽油機,此車具備了現代汽車的一些基本特點,如火花點火、水冷循環、鋼管車架、鋼板彈簧懸架、后輪驅動前輪轉向和制動手把等。1886年的1月29日,德國工程師卡爾·本茨為其機動車申請了專利。同年11月,卡爾·本茨的三輪機動車獲得了德意志專利權(專利號:37435a)。這就是公認的世界上第一輛現代汽車。由于上述原因,人們一般都把1886年作為汽車元年,也有些學者把卡爾·本茨制成第一輛三輪汽車之年(1885年),視為汽車誕生年。
Benz在中國就叫奔馳哦。
1829年,英國的詹姆斯發明了時速25公里的蒸汽車,該車可以作為大轎車使用。這種汽車裝有笨重的鍋爐和很多煤,冒著黑煙,污染街道,并發出隆隆的噪聲,而且事故頻繁地出現。1860年,法國工人魯諾阿爾發明了內燃機,用大約1馬力的煤氣發動機來帶動汽車,但效果不好。不過,汽車就是在這種內燃機的影響下產生的。從此,有很多人想改進內燃機,要把內燃機用在汽車上。1882年,德國工程師威廉海姆.戴姆勒開始進行內燃機的研究。他發明了用電火花為發動機點火的自動點火裝置,然后,在這一發明的基礎上制造出優秀的汽油發動機。這種發動機每分鐘900轉,結構簡單緊湊,而且能產生很大的功率。1883年,戴姆勒完成了這種汽油發動機,第二年開始裝配在二輪車、三輪車和四輪車上,制成了汽油發動機汽車。特別是1886年制造的汽油發動機四輪載貨汽車,裝有l.5馬力的發動機,時速達18公里。汽油車奔馳G55 AMG1885年是汽車發明取得決定性突破的一年。當時和戴姆勒在同一工廠的本茨,也在研究汽車。他在1885年幾乎與戴姆勒同時制成了汽油發動機,裝在汽車上,以每小時12公里的速度行駛,獲得成功。這一年,英國的巴特勒也發明了裝有汽油發動機的汽車。此外,意大利的貝爾納也發明了汽車,俄國的普奇洛夫和伏洛波夫兩人發明了裝有內燃機的汽車。電力車世界上第一個研究電動車的是由匈牙利工程師阿紐什·耶德利克Ányos Jedlik于1828年在實驗室完成的電傳裝置。第一輛實際制造出來的電動車是由美國人安德森在1832到1839年之間發明的。這輛電動車所用的蓄電池比較簡單,是不可再充的。1899年,德國人波爾舍發明了一臺輪轂電動機,以替代當時在汽車上普遍使用的鏈條傳動。隨后開發了Lohner-Porsche電動車,該車采用鉛酸蓄電池作為動力源,由前輪內的輪轂電動機直接驅動,這也是第一部以保時捷命名的汽車。在1900年的巴黎世博會上,該車以Toujours-Contente之名登場亮相,轟動一時。那么汽車改裝文化比較發達的國家就是那些發明汽車比較早的國家了。英國、德國、美國、日本、韓國的汽車改裝在上個世紀都比較風靡。
但是,很多汽車廠家順應汽車改裝的潮流,把改裝的比較普遍的東西在原廠配上去了,比如汽車DVD、汽車導航、汽車防撞系統等,這樣,后市場需要改裝的東西越來越少了,所以現在改裝的生意不再風光了。
目前主要兩個方面:
1.老爺車的改裝,主要那些收藏愛好者,有錢又對汽車癡迷的人;
2.中南美洲國家和那些比較喜歡熱鬧的國家還有一些市場。
談到改裝文化那肯定是歐美和日本了,首先要有技術的氛圍和積淀,還要看這個國家經濟水平。溫飽都沒解決的非洲肯定不行,只有少數特別有錢人,他們要改裝也是在歐洲改。國際汽車拉力賽和賽車其他賽事參加車隊的國籍中不難發現大多是歐美國家,歐美人對速度與激情有著天然的興趣工業水平和精密度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亞洲能展露頭角的應該就是日本了。
中國
1.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2.五千年歷史文化,汽車文化也很多
3.揚長避短,走出國門,借鑒國外文化,不要照搬。
4.更不能崇洋媚外。
5.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汽車文化,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說到改裝車,很多人第一印象是非法的,不安全的。
這是長久以來一些違法的改裝車導致的惡劣事件,經過新聞媒體等渠道的片面傳播后,許多人形成的的固有印象。其實改裝車的門道有很多,今天我們要說的當然是合法的改裝車文化。
改裝就是要以安全為前提,滿足我們個性化的需求。今天聊的是我國改裝文化和西方國家的差異,了解車的人都知道我們和他們的差距不僅是硬實力,從文化的軟實力來說我們同樣望塵莫及。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中國的汽車改裝文化和西方國家差距那么大?
文化根基的差異
文化是由基本基礎演化而來的產物,那么對于汽車來說,首先我們國家的汽車產業發展就遠遠落后西方國家,1855年卡爾本茨造出第一輛車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而中國以1953年開始建設一汽為起點,汽車工業的發展才有50多年的歷史。所以相對于西方來說我們的汽車工業發展晚了差不多一個世紀,這也是導致改裝車文化差異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因。
發展模式的差異
汽車是從工業革命開始有的,西方的汽車發展是完全的創新,從無到有,以至壯大。而我們的發展模式是模仿,從最初仿制蘇聯的汽車,到現在山寨國外的車輛,至今我們的國產車還是不能完全改變模仿的惡習。如果不能跳出這個怪圈,就沒辦法實現超越。
需求的差異
汽車對于中國的一些老百姓來說仍是可望而不及的商品,汽車真正走進尋常百姓家也就這幾年的事情。所以說汽車對于中國的大部分百姓來說,只是滿足基本的出行需求。而對于西方國家來說,汽車已經是必須品,除了要滿足基本的代步功能外,他們要在汽車上發現更深層次的需求,這就促使了汽車文化以及改裝文化的產生。目前國內玩改裝的人相對來說還是很少部分,沒有形成真正的那么發達的改裝文化。
相關法規的不完善
從政策來說,首先我們的國家制度對于改裝車這一塊就沒有進行很完善的規定,雖然早前出臺了新的改裝車法規,但所規定的改裝還僅限于基礎的改裝范圍,導致汽車改裝產業發展緩慢。如果法規足夠完善,政策再放開一些,對整個改裝產業來說都將是一個利好的結果。
改裝配套產業發展不足
同樣,配套產業的發展導致了現在很多的改裝產業僅限于基本改裝,外觀、內飾、避震、輪轂之類,而對于更深層次的改裝,像動力改裝也是玩家所追求的改裝項目,受制于國家法規的限制,所以現在專注動力改裝,包括動力改裝檢測等都沒有形成一個良好的產業。
當然汽車改裝文化還有許許多多方面的原因,但是目前來看,我國的改裝文化也正在一步步的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像北京、上海、廣東等一些地方汽車文化基礎比較好,珠海還經常舉辦一些汽車活動。國內也有很多改裝俱樂部做的也是非常好,不光是能帶動改裝產業,同樣也讓改裝文化得以推向前進。
就像現在的國產車一樣,在不斷進步和發展。未來中國的改裝文化同樣能夠做到和西方國家那樣的水平,這需要社會各方的努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國外汽車專業好的學校推薦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國外汽車專業好的學校推薦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