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汽車行業(三季度汽車行業)

車市依然低迷,大部分車企日子都不好過。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數據報告。在41個主要工業行業中,30個行業的利潤市場仍然低迷。

大部分車企日子都不好過。

三季度汽車行業(三季度汽車行業)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數據報告。在41個工業大類中,30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1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其中,汽車制造業利潤下降明顯,1-9月汽車制造業利潤總額下降16.6%。

是3734.6億元。

2018年,國內汽車行業出現28年來首次負增長,汽車制造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4.7%,至6091.3億元。按照去年的基數,今年汽車制造業利潤總額可能跌破6000億元,回到2014年的水平。

2014年汽車制造業利潤總額為5990.97億元,之后一路攀升至2017年最高點,達到6832.9億元。

汽車制造業利潤已經下降到五年前的水平,但與五年前相比,在關鍵指標上有所不同。2014年,汽車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5990.97億元,營業收入66677.01億元,但到2018年,

汽車制造業營業總收入83372.6億元,僅創造利潤總額6091.3億元。前者增長了25%,后者只增長了1.67%。

受外部形勢、汽車行業周期性、行業競爭加速等因素影響,近年來汽車全產業鏈利潤增長遠遠落后于收入增長,產業鏈利潤率持續走低,這在汽車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中表現明顯。

盈利承壓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了15家已經發布三季報的上市車企。前三季度利潤同比增長的公司有3家,分別是江淮汽車(600418。上海),一汽李霞(000927。SZ)和比亞迪(002594。SZ)。然而,

單看上述三家公司的利潤指標,只有比亞迪賺錢。

盡管一汽李霞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但仍虧損7億元。虧損收窄背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與汽車制造新勢力博駿汽車的合作,公司資產結構的優化和現有資產的盤活。9月28日,

一汽李霞披露,將與南京博駿新能源汽車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公司,研發生產新車型,其中一汽李霞以部分資產和負債的價格出資5.05億元,持有合資公司19.9%的股權;南京博駿以現金出資20.34億元,

持有合資公司80.1%的股權。

前三季度,一汽李霞營業總收入僅為3.5億,同比下降62.5%,而毛利率為-61.2%,同比下降36.2個百分點,凈利率為-198.3%,同比下降91.8個百分點。JAC也是如此,雖然從表面上看,

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1.22億元,同比增長154%。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JAC凈利潤為-8382萬元,進一步增加了上年同期8258.3億元的虧損金額。

比亞迪雖然是少有的前三季度營收利潤雙增長的企業,但前三季度凈利潤僅增長3.09%至15.74億元。相比一季度的632%和上半年的203.61%,利潤增速明顯放緩。比亞迪在一份報告中表示,

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下降,新能源汽車銷量低于預期,預計公司新能源汽車業務利潤也將較去年同期下降。比亞迪預測2019年凈利潤為15.84億元至17.74億元。

低于去年同期的27.8億元,同比下降36.19%至43.03%。

由于新能源補貼下降導致市場消費萎縮,新能源上市公司北汽藍谷(600733。SH)也受到沖擊,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7億元。

同比下降303.5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非后凈利潤虧損9.44億元,同比下降3729.93%。

相比比亞迪、北汽藍谷、江淮汽車等中小上市公司,大型車企的情況并不樂觀。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集團,SAIC (600104。SH)第三季度繼續保持營收和利潤雙下滑。2019年第三季度,

SAIC的營業收入為2049.0億元,比去年同期的2059.9億元略有下降;凈利潤70.3億元,同比下降19.13%;前三季度營業收入5728.2億元,同比下降13.6%;凈利潤207.9億元,

同比下降24.9%。

和SAIC一樣,長安汽車(000625。SZ)和廣汽集團(601238。SH)也持續下滑。前者前三季度凈利潤為-26.62億元,同比下滑328.83%。后者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35.75%。

只有63.35億元。北京汽車(01958。HK)旗下擁有北京奔馳、北京現代和BAIC等多家汽車公司,該公司第三季度凈利潤僅為人民幣10.74億元。

同比下降7.07%;前三季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30.04億元,同比下降21%。

存量時代的競爭

80%上市公司利潤下降與整體銷量下降和汽車市場競爭加劇有關。

前三季度,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814.9萬輛和1837.1萬輛,產銷量同比分別下降11.4%和10.3%。值得注意的是,從上市公司的利潤表現來看,營收的降幅基本大于銷售額的降幅。

利潤的下降遠大于營收的下降。這也意味著車企為了保證銷量和市場份額,加大市場推廣,從而沖擊利潤。

2018年,上汽集團、江淮汽車、廣汽集團、長城汽車、江鈴汽車、一汽轎車、比亞迪、福田汽車、*ST海馬、東風汽車等車企的毛利率均較2017年出現下滑。主流車企披露的2019年上半年半年報顯示,

毛利率仍在下降,但下降幅度不等。

無論是集團上市公司還是民營上市公司,自主品牌整體利潤仍處于弱勢。SAIC、廣汽、BAIC等汽車集團培育自主品牌10年左右,但在BAIC的利潤構成中

北京奔馳貢獻了90%的利潤;SAIC的利潤更多是由上汽大眾、SAIC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貢獻的。廣汽集團的利潤主要來自兩家日系合資企業。但因為合資,這些汽車集團的自主發展壓力相對較小。

在車市淘洗過程中,邊緣企業走出去的速度進一步加快。眾泰汽車前三季度凈虧損達7.6億元,同比下降283%;*ST海馬凈虧損超過2億元,同比下降超過50%;力帆汽車前三季度虧損達26億元。

同比減少了2065%。

雖然前9個月汽車行業利潤大幅下降,但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隨著第四季度的到來,汽車行業的景氣度正在改善,前9個月的降幅比前8月收窄2.4%。

中國汽車市場未來前景如何?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毛盛勇在此前的發布會上表示,從目前的汽車保有量來看,中國仍有增長空間和潛力。他認為,目前國內一些城市正在進行一些政策調整。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汽車行業未來的空間和潛力會比較大。比如加快二手車市場流通,逐步取消地方限制性政策,通過二手車的盤活來促進新車市場的增長。

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兼國內銷售公司總經理林杰也認為,未來兩個月整體銷量將會回升。估計2020年全年有小幅增長的可能,但是2020年一季度因為春節的原因還是比較難。

汽車市場已經進入存量競爭階段,合資和自主品牌競爭加劇,這是不爭的事實。比如年初大眾將旗下捷達車型分離出來,作為獨立品牌布局中國市場。吉利品牌銷售公司總經理宋軍認為,

正是因為自主品牌在不斷“突圍”,合資品牌才會下大力氣面向中低端市場。捷達首款車型VS5于9月上市,當月銷量突破8000輛,10月再次達到11088輛。

捷達首戰告捷的重要原因是直接低價打入自主品牌腹地。

目前汽車市場馬太效應日益凸顯。自主品牌如何應對?林杰認為,車市動蕩時,企業要保持定力,穩定向上發展比快速向上發展更重要;要提高生態戰略的質量,優化經營管理過程中的效率指標;我們應該堅持品牌定位,

做好品牌價值管理。

關鍵詞:第四季度車企凈利潤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