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威然尺寸和gl8對比(大眾威然 gl8)

除了自主品牌,最懂中國人的還是大眾。

大眾T1是MPV車型的鼻祖。按理說,大眾應該有一款在中國受歡迎的MPV。

大眾威然尺寸和gl8對比(大眾威然 gl8)

但如今,將細分市場發揮到極致的大眾卻沒有一款MPV可以與之抗衡。品牌旗下的麥德威品牌更像是高端VAN,而進口夏朗和國產途安L則不受歡迎。

再看看隔壁的別克GL8,已經流行了20年了。“陸地商務艙版”、“ES陸地版”和“Avenir版”三個版本同一屋檐下銷售。這么大一塊肥豬肉,公眾沒有理由不貪婪。

大眾Viloran就在這里。

亮相已過去半年時間,大眾蔚然發布的信息也越來越多。但經過我的靜態體驗后,我對車不再抱有太多的期望。

超越GL8?想太多.

威然的尺寸很大,長度超過5.3米,寬度接近2米,比GL8大一號。但如此巨大的體量帶來的優勢并不明顯。相反,各種參數的比例看起來有點奇怪,這會讓人產生疑問:這是一款商務用的MPV嗎?

蔚然基于Touron平臺打造,該平臺源自MQB平臺。在此之前,該平臺僅用于轎車和SUV車型。因此,蔚然作為一款MPV,并沒有MPV專用平臺,因此無法充分利用車身尺寸和座艙空間。

蔚然的發動機艙較長,占車身長度的比例較大,發動機罩向前滑動的趨勢較慢;從C柱開始,可以看到明顯的下降趨勢;車身高度不到1.8米,加上較高的離地間隙和20英寸輪轂的使用,讓威然隱約散發著SUV的特征。與傳統的四四方方、單艙MPV相比,威然更像是一款兩廂Cross旅行車。

進入車內第一排,你會誤以為途昂推出了“豪華特別版”。蔚然基本上是抄襲途昂,沒有一點MPV的味道。你見過中控臺向駕駛員傾斜的MPV嗎?

通常,商務MPV會將換擋機構設計在中控臺上,從而提高座艙的靈活性,并提供更大的儲物空間。甚至某些型號的中央鞍座也是從前到后、從左到右連接的。

雖然側滑門很大,但進入第二排的便利性并不高,因為蔚然的離地間隙很高,地板高度已經達到或超過了一般成年男子的膝蓋。乘客只能“跨”“上去”到第二排。如果不安裝電動踏板,讓重要的人以這樣的姿勢上車就很尷尬了。

第二排座椅是重點,采用獨立形式。細節方面,外側扶手是可移動的,內側扶手是固定的。各種電動調節功能也齊全,豪華感也很到位。不過,仍有兩點設計不夠“人性化”。

座椅的調節功能集中在座椅的下側。如果想要調節座椅的各項功能,只能伸直雙手,側身轉動身體才能觸及調節區域的功能按鈕。看看其他商務MPV,大多數車型都將座椅調節區域設計在座椅內側扶手上。

中排座椅的三點式安全帶固定在車身B柱上。與固定在座椅上的安全帶相比,蔚然中排座椅的安全帶靈活性較差。當座椅向前或向后移動,或者調整靠背角度時,安全帶需要稍微“容納”。

大型全景天窗經常見到,但通常不會出現在商務MPV上。大多數商務MPV只會采用分段式天窗,以保證中排座椅的乘客可以單獨調節天窗。所以,蔚然采用全景天窗并不一定是好事。

第三排座椅完全是SUV風格。相比GL8,蔚然的側窗較小,座椅高度較低,靠背角度無法調節,腿部空間也不大,因此第三排座椅的舒適度并不算太高。

在犧牲第三排空間的前提下,后備箱整體容積雖大,但也存在不少缺點。最重要的一點是后備箱的開口高度特別高,開口基本與身高173cm的同事的臀部齊平。另外,后備箱的整齊度也不是特別好。

綜合以上種種因素,足以說明威然并不具備成為一款優秀商務MPV的條件,也不可能超越GL8。

賣40萬?恐怕有點飄了……

目前蔚然公布的預售價為35萬-40萬元,這個價格并不低,顯然是瞄準高端水平。但這個價格很人為,而且幅度也很窄。它并沒有給消費者太多“有價值”的信息,預售價格背后還有更多的含義,或者說是為了“冒充”GL8的中期改款。

昂貴高端。尤其是與別克GL8相比,大眾威然的競爭力略低,難以支撐高端。GL8全系車型指導價從22.29萬元至52.99萬元,跨度超過30萬元,充分了解中高端MPV市場。

因此,大眾蔚然的定價策略需要更加謹慎。最終指導價可能會低于目前的預售價。如果賣到40萬,可能價格昂貴,但沒有銷路。

至于大眾威朗和別克GL8,如何選擇?

大多數情況下,GL8的“盲推薦”是直截了當的。雖然蔚然的重點是中排座椅和超大后備箱,但實際體驗并不好。如果純粹用于商務的話,還是不如GL8全面。

不過,蔚然也并非沒有優點。我們只需換個角度思考,將蔚然理解為一款定位于SUV和MPV之間的跨界車型。蔚然是一個比較新的選擇,30萬元以上就可以買到。“高端途昂Cross”,不是很好嗎?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