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天氣炎熱難耐。人們喜歡吹空調、喝冷飲。隨之而來的是,很多朋友都患有中暑感冒、腸胃不適等“夏季病”。事實上,這沒什么不尋常的。吃點藥就可以了。然而,很多開車的朋友可能不知道,吃藥后開車的危害并不比酒后駕車小。
近年來,因服用藥物引發交通事故的案例屢見不鮮。嗜睡等副作用往往是交通事故的罪魁禍首。如何避免它們是每個人迫切需要知道的。
我們也咨詢了專業人士,發現其實有不少藥物服用后可能會出現困倦、嗜睡或其他不良反應。其中,大多數藥物服用后會引起嗜睡。然而,有些藥物的反應并不那么強烈,因此被人們忽視了。
哪些常見藥物會導致嗜睡?
感冒藥:感冒藥是一種很常見的藥物,尤其是夏季和冬季,室內外溫差較大時,很容易感冒。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感受。服用感冒藥后,容易出現困倦、嗜睡等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很難集中注意力。嚴重者會出現頭暈、耳鳴、視力模糊、反應遲鈍等癥狀。開車肯定存在安全隱患。
常用的可能引起嗜睡的感冒藥有:阿米卡黃敏膠囊、革蘭敏欣、山風膠囊、感康、泰諾感冒片、百加黑片、快克、速效感冒顆粒、感冒清片、毛毛痛片、VC銀翹片、維生素C毛毛片、新康泰膠囊等
抗過敏藥物:與上面提到的治療感冒的成分類似,抗過敏藥物和鎮靜藥物中都含有撲爾敏或苯海拉明等成分,服用一段時間后可能會導致嗜睡、嗜睡。現象,有些藥物即使是前一天晚上服用,第二天也會出現困倦的現象。
胃腸藥/頭痛藥:另外,常用的胃腸藥、頭痛藥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別是頭痛藥,服用后會出現明顯的嗜睡癥狀。
除了嗜睡外,還有哪些不良反應?
很多藥物服用后,除了嗜睡之外,還有其他更“危險”的不良反應。大多數感冒藥都含有抗胺劑。服用后會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抑制作用,引起頭暈、視力模糊、注意力分散等,使人行動遲緩,開車時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當然,不僅僅是感冒藥,像抗抑郁、焦慮藥、鎮靜安眠藥,或者很多中老年人常用的降壓、降血糖藥物,其原理都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
不過,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藥物的副作用也不同。但對于那些在路上開車的人來說,不要大意。
服藥后如何避免駕駛安全隱患?
很多時候,生病了就必須吃藥,但現代人忙碌的生活節奏,讓很多人吃藥后還得繼續工作,而開車自然與此密不可分。在這種看似矛盾的情況下,是否有一個相對中立的解決方案呢?
方法一:調整用藥時間
雖然大多數藥物對服藥時間都有一定的要求,但往往只提到大概的時間,并沒有嚴格規定時間段。因此,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出行安排來調整服藥時間。
對于朝九晚五上班的上班族來說,開車時間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時段。您可以考慮早上開車前不服藥,上班后服藥。夜間回家后吃藥等方法錯開行車時間。
方法二:服藥前仔細閱讀說明書
當駕車與服藥發生沖突時,應在服藥前閱讀藥品說明書,了解成分或其他注意事項,并注意是否有副作用等。
優先選用不含抗組胺藥的中成藥或西藥。如果可能的話,考慮其他交通方式。
方法三:買藥前說明您的需求
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判斷藥物的副作用,可以在醫院購買或開藥前咨詢專業人士說明自己的用藥需求,并盡量選擇不會影響駕駛的藥物。
糾正誤區:不宜減少藥物用量
為了不影響駕駛或工作,很多人將用藥劑量減半。他們原本吃兩片藥,開車時只吃一顆,甚至把藥片打破,分成兩份服用。這種方法實際上是不可行的,往往會造成另外的影響治療效果,并且不能消除嗜睡的副作用。可以說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