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中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936759輛,環比增長5.1%,同比下降4.1%。下降幅度繼續小幅收窄,但與近幾年年末的銷售沖刺相比仍顯乏力。其中,
11月,我國狹義乘用車銷量為1936759輛,環比上漲5.1%,同比下滑4.1%,下滑幅度繼續小幅收窄,但相比近年來的“年底銷量沖刺”仍屬弱勢。其中,“南北大眾”、吉利等合資、自主領頭企業表現惹眼。大眾系SUV幾乎以一己之力撐起SUV市場的回暖表現;吉利則在狹義乘用車領域實現了對上汽通用的超越。
11月,新能源車銷量同比大幅下降41.7%。這也是自7月以來,新能源車市連續第5個月出現下滑。不過,在崔東樹看來,短期的調整無法阻擋電動化趨勢,尤其在網約車、微型車、高檔車等領域,新能源車型已廣泛深入。
12月9日,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用車聯席會”)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狹義乘用車銷量達1936759輛,環比增長5.1%,同比下降4.1%。
跌幅繼續小幅收窄;推動1-11月累計銷量同比下滑并進一步萎縮至7.9%,達到18,562,949輛。
11月零售表現雖有季節性回暖,但與近年來的“年終銷售沖刺”相比仍顯疲弱,為2015年以來最差表現。對此,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11月份的表現沒有達到往年的復蘇水平。
主要原因是消費需求不足。近期經濟走勢不旺,豬肉等必需消費品價格上漲,基本生活消費水平在提升。此外,中西部地區房地產銷售的持續增長,居民消費的結構性擠壓,都使得汽車等房地產以外的大宗消費品消費熱情低迷。"
大眾“獨領風騷” 推升SUV市場持續回暖
圍繞各車型表現,11月延續了前幾個月“SUV回暖,轎車低迷,MPV繼續探底”的趨勢。其中,SUV表現繼續“一枝獨秀”,共銷售新車888,032輛,環比增長5.1%,同比增長3.7%。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SUV車型銷量同比增長59%,密集的新品帶來約6萬輛的同比增長,成為SUV市場“繁榮”的主要推力。
相比之下,轎車銷量增速不僅遠低于SUV,也明顯弱于市場整體水平。11月共銷售汽車932,286輛,環比增長7.0%,同比下降9.0%。下降幅度與上月持平,仍無反彈跡象。其中,
日系車表現出同比9%的強勁增速,但相比上半年的超高增速,已經趨于平緩。崔東樹說,“這是因為日系品牌‘劉國’在年中從‘國五劉國’轉行的時候準備充分,占了先機,但隨著其他品牌‘劉國’車型的跟上
日本的“壟斷”優勢已經大大削弱。"
此外,MPV市場繼續探底。11月MPV共銷售116,441輛,同比下滑16.5%。
從細分市場來看,11月份,高端品牌汽車同比增長19%,主流合資品牌同比下降4%,自主品牌同比下降9%。市場依然呈現“入門級下滑,高端增長”的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自主頭部企業的表現令人驚訝。其中,吉利11月銷量達140,070輛。從狹義乘用車來看,已經超過上汽通用的12369輛,銷量排名第三。“隨著年底的臨近,
吉利有望在春節前迎來一波‘爆發式’增長。春節前是歷年入門級車型的消費高峰,消費者更青睞領導品牌的產品。”崔東樹分析道。
展望12月,崔東樹明確表示,汽車市場很難有好的表現,主要是因為春節較早,導致汽車市場難以在1月份取得“良好的開端”。因此,各大車企都會“克制”12月份的業績,在1月份重點提升銷量。
新能源“五連降” 恐入“年線級別”調整
聚焦新能源汽車市場,11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7.9萬輛,同比繼續下降41.7%。這也是自7月份以來,新能源汽車連續第五個月下降。對此,崔東樹表示,“主要是6月底補貼下降,大幅增加了銷售成本。
同時,‘國六’混動車型的短缺也擾亂了市場。"
數據顯示,11月份,純電動乘用車批發銷量6.6萬輛,同比下降36%;其中,A級電動車同比增長22%,幾乎退出補貼范圍的A00同比下降70%。同時,11月份,插電式車型批發銷量僅為1.11萬輛。
同比下降62%,環比下降4%。
綜合1-11月數據,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量已達92.3萬輛,增速回落至7.7%。以此勢頭,新能源汽車市場很可能進入“年線級別”的調整期。在這方面,崔東樹認為,汽車市場的電氣化趨勢仍將不可逆轉。
并將呈現多維度的突破。目前,新能源汽車廣泛應用于網約車、微型車、高端車等多個細分行業,表現突出。
此外,12月3日,工信部發布《2021-2035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25%左右。在當前低迷的市場形勢下,此舉無疑會給新能源汽車市場帶來信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郭躍)
關鍵詞:汽車市場跌幅收窄五連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