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合肥汽車內飾模具定制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合肥汽車內飾模具定制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汽車的“平臺”到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有的車是同一個平臺?
同平臺,就是同一架構的產物。而架構就是硬件設計和軟件設計層面。比如動力、傳動系統、底盤軸距、輪距、懸掛系統。
同平臺的好處
同平臺的好處就是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在同一條生產線可以生產出不同的車型。如同電腦中的主板,每個插口位置都是固定的,插口標準也是固定的,你裝什么機箱就是什么品牌,內存、聲卡、顯卡按照不同價位選裝。但如果不是同平臺,就如同你蘋果電腦里的配件插不進其他PC電腦里一樣。
大眾是平臺概念的導入者
其實全球各大品牌都在做平臺化,因為節約成本嘛,但大眾最先導入了這個概念給中國人。其實平臺化跟消費者沒關系,它只給廠商帶來利益。比如在一條生產線上,可以同時組裝高爾夫、途觀、奧迪A3、奧迪TT,他們在同樣的底盤懸架上裝上不同的外殼、座椅、內飾板而已。
同平臺的車有哪些
高爾夫平臺:高爾夫、速騰、途觀、甲殼蟲、A3、TT等
Polo平臺:Polo、新桑塔納、新捷達
CD4平臺:蒙迪歐、銳界、林肯大陸、金牛座
武氏平臺:武松、武大郎
其實不用理解得那么復雜。就是家里蓋的房子,地基、框架結構出來了,其他的就隨便你了。你要裝成別墅還是商用還是出租房,那就隨便你了!
大的汽車制造商,一般都基于自己的固定平臺,都是東修修西補補,根據客戶反應做出小修改。
現在的市場機制,導致了打包服務。也就是模塊化生產。國內很多車企就是這樣。收購一條二手平臺,全球采購所集成模塊(所謂的什么油泵系統、轉向系統等等),自己來開發集成組裝。雖然零件有所提升,但技術就那樣。沒有零部件開發的經費,這就決定了車輛售價。當然,高低配就這個意思了。
舉個最經典的例子(不是推薦):蘋果公司。大家就最清楚了!配件都是全球采購,連組裝都是外包。但是能夠讓產品那么完美運行,就靠他自家開發的ios系統。
相信會看車評節目的朋友經常會在節目中聽到這種說法,“A和B是同平臺的,都是X平臺的,看A就知道了,B沒問題的”,如PQ35平臺、PQ46平臺、MQB平臺等等。那么說法中的“汽車平臺”具體指的是什么?
汽車平臺的概念最早出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當時汽車蓬勃發展,產品周期越來越短,而傳統的生產線,一條只能生產一款車,已經不能適應當時激烈的競爭,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所以便出現“汽車平臺”的概念。當時的汽車平臺可以說是流水線的延續,所以那個時候同一平臺的車會共用大部分零件,比如底盤、車身結構等等。大家把具有相似底盤,工藝的車歸類為一個“平臺”。
近些年,隨著用戶對產品多樣化的需求增加,汽車更新換代的速度進一步加快,汽車生產廠家開始面臨更細分和更個性化的市場需求。傳統的汽車平臺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開始顯得乏力,更進一步的“模塊化”平臺因運而生。
“模塊化”平臺將同一個功能系統或者區域的零部件裝配成模塊,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按功能系統以模塊化形式供貨,汽車以模塊化部件為基本件進行總裝配。舉例來說,模塊化生產方式下將發動機、變速箱以及前軸和前懸掛都集成在同一模塊上,再與其他模塊對接裝配。而傳統平臺則是在整車生產流程的某一環節中一一裝入發動機、變速箱等。就像是組裝電腦一樣,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各種配置,但是目前的汽車廠家的“模塊化”平臺還沒到這個地步,不過相信這是未來的趨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用戶可以像配電腦一樣選一款自己滿意的座駕。
舉個例子,大眾的PQ35平臺便屬于傳統汽車平臺,該平臺被限定在A級車范圍內。
目前大眾新一代的MQB、MLB平臺就采用了“模塊化”的設計概念,通過大量的數據模塊支持來完成對車輛的設計。如全新的MQB平臺整合之后,未來大眾的車型平臺將由現在的PQ2X、PQ3X和PQ4X整合為一個統一的MQB平臺,該平臺上將誕生A0級、A級、B級甚至A00級的車輛。
綜上,汽車平臺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指的是汽車的生產方式,不過其具體內容在不斷演變,目的也在演變。
從第一臺汽車的下線到今天的汽車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汽車的生產方式也經歷了很多的階段,從一開始的手工作坊到現在的流水線式的生產,汽車的研發制造越來越往著集成化模塊化的方向走,那么在同一平臺下生產的汽車哪些是相同的,哪些又是不同的呢?
汽車流水線生產還是在福特T型車流行之后大規模應用的,一條生產線上所有的零部件都是相同的,工人們只需要站在流水線旁邊按部就班的把相應的零部件裝到相應的位置就行了,優點是生產效率高,滿足當時人們對汽車這么一個新鮮事物的極大需求,而且流水線的生產可以降低單臺車的成本。不足之處在于每輛車都是完全一樣,不能滿足有些人對于個性的要求。
后來汽車的平臺化就是為了滿足不同的人對于汽車的不同的需求,每條生產線上可以生產出轎車,越野車,比如大眾PQ35,PQ45平臺。生產出的汽車可以是尺寸相近的,比如高爾夫和速騰都同屬于PQ35平臺。
再到后來為了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模塊化就應用而生了。那么什么是模塊化呢?
不同的車企有不同的叫法,大眾的用MQB,MLB去取代之前的PQ34/45,豐田的叫架構,比如凱美瑞,新卡羅拉都是在這個新架構下推出的新車型。
那么到底什么是模塊呢?
簡單地說,汽車上每一個大的車身結構單元可以是一個模塊,比如懸掛,發動機等就可以是一個模塊,在這個模塊下面可以有多種多樣的選擇,多連桿和扭力梁就是懸掛模塊下的不同選擇,高低配的1.4T和2.0T是動力模塊下的不同選擇。
扭力梁和多連桿就是懸掛模塊下的可變動部分。
但是為什么不同的懸掛,不同的發動機可以裝在同一輛車或者車身構造大體相同的車上呢?
跟模塊相關聯的最重要的就是接口,同平臺的汽車采用不同的懸掛形式,比如一款車的高配后懸用多連桿,而低配用的是扭力梁,但是懸掛跟其他模塊相連接的地方應該是相同的,不然不同的懸掛也裝不上去啊,這些不同模塊相連接的地方就叫做接口,不同的懸掛形式都有相同的接口,這一可以做到在相同的車身上做到快速換裝。
這樣你就會明白模塊化生產的好處,只要車身接口設計相同,不同的配件就都可以裝上去,具體裝哪個這要看具體的車型檔次了。比如奧迪A6L和帕薩特都可以裝EA888的發動機。
汽車模塊化的生產雖然好車這么多,但是這也需要前期巨大的資金投入,吉利與沃爾沃的CMA的平臺在開發時就投入了好幾百億,沒有實力的車企一般是很難扛得住的。
汽車平臺的概念,應該從汽車生產方式的演變說起。汽車剛剛誕生之時,汽車主流的生產方式就是全手工制造,這種生產方式不僅效率低,而且成本很高,因此,那時的汽車注定只有貴族才能消費得起。
到了20世紀初,福特汽車在制造T型車時,創造出了流水線工藝,此舉影響了整個世界的汽車生產工藝,流水線生產方式大幅降低了生產周期和成本,同時降低了售價,使汽車終于走進了千家萬戶,駛上了普及化的道路。
但是,一條流水線,只能生產一款車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一個型號的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其對應的生產方式逐漸變得不能適應競爭。到了20世紀80年代,大眾汽車首先提出了汽車平臺的概念,“汽車平臺”由汽車制造廠商設計,多個車型可以共用一個產品平臺。
最初,平臺是從共有底盤開始提出的,大眾甲殼蟲是第一個應用平臺概念的車型,第一個普通平臺被分享在一定數量的車之中是70 年代的福特狐貍平臺。在80 年代,克萊斯勒的K 汽車全部佩帶一枚徽章"K",表明他們共有的平臺。
近些年,隨著用戶對產品多樣化的需求增加,汽車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汽車生產廠家開始面臨更細分和更個性化的市場需求。傳統的汽車平臺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開始顯得乏力,更進一步的“模塊化平臺”應運而生。“模塊化平臺”是當前汽車工業中最先進的技術工藝,體現著以更低的成本制造更高品質的汽車這一樸素的理念。
一個有現代化研發和技術實力的汽車產商,可以通過開發出一個平臺,通過平臺衍生出很多種車型。這樣可以節約大量的研發成本,其車型之間很多零配件通用。這就是模塊化平臺的好處。所以很多汽車廠商都開發了自己的汽車生產平臺。自主品牌如今也已經在這方面花大力度進行研發。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合肥汽車內飾模具定制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合肥汽車內飾模具定制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