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昆山11月19日電(黃英)指甲蓋厚度的電池組被剪斷后并未爆炸,仍能提供正常供電;彎曲10000次后,電池容量衰減不超過5%;針刺后水不進入。不燃燒、不爆炸……儲能高、安全性顯著提升的固態鋰電池的出現,讓電池行業人士感到震驚。
19日,位于江蘇昆山的蘇州清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條日產1萬只固態電池的固態鋰電池生產線正式投產。電池能量密度可達400Wh以上。產品將主要應用于特種電源、高端數碼等領域。
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無疑將決定新能源汽車的未來。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中國動力鋰電池出貨量為39.2GWh,同比增長28.5%。業內人士預測,到2030年將保持25%以上的復合增長率。
如果未來公共汽車、飛機和輪船也由電池供電,則需要更多的電力。然而,當前水系鋰電池的性能發展正在放緩。因此,塑料固態電池成為下一代鋰電池的發展方向。豐田、東芝、蘋果、寶馬、奔馳、大眾等國際知名企業均在這一領域有計劃。
蘇州清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清華大學南策文院士團隊創立,是國內最早開展全固態鋰電池技術研發的團隊之一。公司專注于固態鋰電池的研發,已申請專利近百項,攻克了固態電解質材料量產、固態電解質膜成型技術、復合正負極等一系列難題。電極配制過程以及極片和電解質膜之間的固-固界面。成功實現了氧化物固體電解質材料、功能離子導體陶瓷復合隔膜等研發成果的產業化。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策文認為,固態鋰電池具有更強的驅動力和更大的能量儲備,可以實現更快的充電和更長的續航時間。同時,由于固體電解質不易燃、無腐蝕、不揮發、不泄漏,即使在高溫下也不會著火,更加安全。配備全固態鋰電池的汽車將大大降低自燃的概率。
日產1萬只固態電池的固態鋰電池生產線正式投產,建立了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體系,形成“新能源材料-固態儲能技術-自動化”裝備——電池資源綜合利用——科研成果孵化——產業投資”產業生態鏈。黃英攝
據介紹,目前量產的第一條生產線主要生產高能量密度固態鋰離子電池、大容量柔性固態電池、高安全固態電池。另有6條生產線正在籌建中,力爭滿足2020年車企對動力電池的需求。
“固態鋰電池的量產,構建了‘新能源材料-固態儲能技術-自動化裝備-電池資源綜合利用-科研成果孵化-產業投資’的產業生態鏈,提供了改善鋰電池儲能新途徑將有助于推動鋰電池向小型化、小型化、柔性化方向發展,并重新定義鋰電池的形態,打破傳統的方形或圓柱形形態,未來可制成組件任何形狀,提高空間利用效率。”蘇州清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政表示。
本月初,南策文院士團隊榮獲昆山市首批“拔尖鵝人才”及團隊,并獲得當地政府1億元項目資助。 (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