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汽車內飾語音播報系統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汽車內飾語音播報系統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現在的車機系統琳瑯滿目,哪一種更適合你?
說到車機互聯,還得提到車機的鼻祖——雪佛蘭。1922年,雪佛蘭為了爭奪銷量,突發奇想將當時最火熱的收音機裝在了車上,一時間銷量猛增,盡管美國政府認為這樣做對駕駛員的安全有影響,但依舊抵不住大眾的喜愛。從此各大品牌相繼跟進,歷經漫漫長路,才成就現在的車機互聯系統。
高端合資品牌代表作——i-Drive
寶馬擁有BMW iDrive操作系統,2012年后開始提供“BMW互聯駕駛”,后來又引入“自然語音識別”。2015年,寶馬發布了帶有手勢控制系統的i-Drive系統,一時間讓所有人覺得炫酷又富有科技感,那樣有趣的操作體驗即使在豪華車陣營里也是頭一家,雖然在當時還是有人挑刺說這樣的操作方式會使駕駛員的注意力不集中,那也不得不說寶馬在人機交互方面還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的。
時過境遷,短短幾年時間,汽車車載系統已經發展到了與互聯網發展同步的地步,如今寶馬又推出了BMW iDrive智能人機交互系統和BMW智能個人助理,BMW智能個人助理隨時待命,TA可以與駕駛者直接進行語音交流,即時提供多種多樣的幫助。而喚醒BMW智能個人助理只需簡單一句“你好,寶馬”,接下來的一切就由它來一手操辦了。
在高端陣營里,寶馬的車機系統一向都是比較受人關注的,隨著互聯網大潮的來臨,高端品牌也應接不暇,更新換代未必有移動端那么便捷,這也給了新勢力造車一線希望。
造車新勢力——Nomi
新勢力蔚來汽車,誕生之時就背負著互聯網汽車的名號,雖近期所受車型飽受爭議,但它的車機互聯方面還是可圈可點的。蔚來的Nomi系統類似于我們手機上的語音控制系統,語音識別率以及反應速度都很靈敏,而且它還有一個非常討人喜愛的外觀,隨動式設計,小屏幕上兩個眼睛一直注視著駕駛員,Nomi車載人工智能系統,源于NIO對于體驗原則的深刻理解:懂我。它集成了語音交互系統和智能情感引擎,他有禮貌會預聽、會思考、 知冷暖,正如蔚來宣傳標語所講:第一次讓車成為有生命,有情感的伙伴,這個設計更能勾起想與它互動的欲望。
互聯網汽車的最大優勢就是背靠大數據平臺,車載系統支持OTA空中升級。根據蔚來汽車官方數據,從ES8正式開始向市場交付算起,不到一年時間,他們已經記錄了18000多條APP上的反饋,同時蔚來車機系統NIO OS已經迭代了20余個版本、陸續新增了30多個功能、涉及超過200+項的體驗優化。這樣的系統更新速率,是目前所有車企不能比擬的,甚至一些移動智能設備都沒有這么大的更新量。目前看來,蔚來等新勢力造車的車機系統都是最先進且最富有科技感的。
國產強作——GKUI
國內傳統汽車品牌的車機系統,每家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領,例如一直都比較熱門的長城,廣汽傳祺、比亞迪、榮威等品牌都受到消費者的喜愛,近期常有大動作的吉利汽車車機系統也是值得一提。
吉利最早開始專注做車機互聯是從博越、博瑞開始的。那時吉利就把人機交互做的極其到位,單是駕駛位頭枕旁的收放聲小喇叭就足以證明。博越上市時隔壁哈弗H6已經穩居國產SUV第一名許久了,如果只是博越自家技術的成熟和博人眼球的外觀,也很難吸引到更多的人,就是因為其優秀的人機交互系統,在兩年前人機交互系統還是高端車型的噱頭,吉利帶著博越以及GKUI進入了大眾視野,不僅讓自家車型力挽狂瀾,也點醒了更多的人開始注重國產品牌的車機交互系統。
這套交互系統分為車載端以及手機網絡控制端,根據最新發布的系統,在手機端已經可以完成絕大多數任務,遠程啟動、遠程鎖車、遠程制冷/制熱等這些小功能都是這套系統的標配,亮點是其車載端的語音控制系統支持自定義喚醒,用戶可以設定“你好XX”喚醒語音助手,另外無需喚醒也可下達的一些指令,例如:“空調開到25度”、打開天窗”、“給XX打電話”、“播放XX的歌”。
按照目前的形式,以后的車機在行駛中,完全不需要用手,全靠語音控制,剩下的交給系統去完成,按照吉利GKUI目前的布局,在這方面完全是占有優勢的,GKUI聯合了BTA參與其中,甚至還做出了X WATCH這樣的物件,戴上X WATCH車主就能控制愛車,使愛車成為“戴在手腕上”的Dream car,不難看出,吉利想作為汽車生態系統的全能選手,甚至在最近的GKUI發布會上,吉利聲稱可以與各大互聯網公司合作,共同探究AI在汽車領域的應用。
寫在最后
其實不管是高端合資品牌、新勢力造車以及國產傳統品牌,在汽車交互系統方面還是大致處于同一起跑線的,不過各家有各家的看家本領,例如奧迪的MMI、廣汽傳祺與長城的CarPlay、特斯拉的Autopilot等等。另外,車機系統功能的智能程度定是日后評定一輛車的重要依據,也希望其他沒有跟進的廠家要全力出擊,不要因為車機系統而被汽車市場所淘汰。
先來看一下美國消費者報告在今之前公布的車機系統綜合排名:
第一名是特斯拉的IVI
第二名是寶馬的iDrive(帶手勢控制)
第三名是捷恩斯的Genesis Display
第四名是福特/林肯的LYNC 3
......
墊底的是雷克薩斯的Remote Touchpad
以K哥個人的觀點來看,基本符合我的預期。但特斯拉排第一我就不服,他們絕對沒考慮到進行功能操作時的人機關系。
只有一個合理的解釋,美國人默認特斯拉是不需要人來開的,它就應該是全自動駕駛的。。。
特斯拉的車機集成度非常高,如果它突然死機,車就不能開了,所以它在這個排行里出現,是作弊的。另外,雷克薩斯不應該墊底,這個位子必須是通用(別克、凱迪拉克)。
OK,下面K哥就不按照這個榜單來說了,就列舉幾個大部分人比較熟悉的車機系統展開講講,都有哪些好用和不好用的地方。
一、寶馬iDrive
寶馬iDrive系統第一次出現在2001年上市的第四代寶馬7系(E65/E66)上。
第一代iDrive只有一個八向旋鈕,系統內集成了豐富的功能,但由于系統菜單非常復雜,上手難度很大,飽受詬病的它算不上成功。
隨著不斷更新,iDrive系統逐漸加入內置硬盤、藍牙、ConnectedDrive、觸控、手勢控制等,并在最新一代iDrive 7中加入了智能語音助理。
豐富的功能、流暢的操作、酷炫的動畫、獨創的手勢操作。。。這些都不是iDrive最吸引我的地方。
我始終堅持iDrive是最好的車機系統,沒有之一,原因在于它有著非常優秀的人機交互體驗。
寶馬的核心在于“駕駛樂趣”,如何避免(或者盡可能減少)在使用車機時對你的駕駛造成影響,是iDrive所解決的課題。
簡單來說,對比過之后你會發現:第一,寶馬的iDrive系統是最“順手”的,第二,觸控屏是偽需求。這也是為什么寶馬加入了觸控屏,卻依然保留旋鈕和快捷鍵的原因。
二、奔馳MBUX
奔馳MBUX(Mercedes-Benz User Experience)交互系統在2018年的CES電子消費展上首次公布,并率先搭載在全新一代奔馳A級上。
但是你會發現這個榜單上寫的是“Comand”,K哥覺得這里應該指的就是MBUX,因為MBUX實際上就是Comand的6.0版本。
最初的Comand系統就是為了抗衡寶馬的iDrive而來,但是在系統層級以及操作方式上并未取得上風。
而全新的MBUX系統搭配雙聯屏中控布局,通過方向盤上的雙拇指系統即可完成操作,交互體驗非常新穎。
大幅精簡的菜單顯著提升了易用性,更加美觀的UI設計與高水平的內飾設計相得益彰。
MBUX的語音助手加入了自然語音(包括多種方言),無需死板的指令。同時,人工智能技術會對用戶的操作進行一定的預測,并給出推薦。
*說實話,各種語音助手都是很雞肋的,K哥從來不用,就算我一個人在車上也不用。
其實我主要還是喜歡奔馳的內飾,MBUX只能算加分項吧。
三、雷克薩斯Remote Touch
K哥就挑一些我喜歡的來寫了,就說雷克薩斯吧,雷車的車機絕對算是業界奇葩了。。。所有的操作全靠觸控板來實現,好像確實找不出第二家了。
隨著手指在觸控板上滑動,屏幕上的光標位置會跟隨著進行切換,觸控板有振動反饋,進一步提升交互體驗。
缺點就是不太好上手,要精準地定位在某個功能圖標上,還是挺考驗手指滑動速度的。
Remote Touch系統的上一代叫做Remote Touchpad,它是用類似鼠標的滑塊控制的,那個才是真的喪心病狂。。。
開寶馬的時候,K哥沒事就喜歡轉轉iDrive的那個旋鈕玩一玩,論可玩性,雷車的這個明顯更高。
要說功能性方面就比較一般了,雷克薩斯從來不在乎外界的眼光,不支持手機擴展、沒有語音助手,只有基本的導航、多媒體、藍牙電話等功能。
所以雷克薩斯得分這么低,大概是功能太少拖的后腿。由此可見還是評委的問題,大概他們都喜歡坐在特斯拉上打游戲。
OK,這次簡單列舉了3個K哥喜歡的車機系統,其他的比如福特/林肯的SYNC 3,、沃爾沃的Sensus Touch等,也是非常不錯的。
最后,K哥想了解一下,車機系統對你買車的選擇有多大的影響呢?
歡迎留言。
如果您也喜歡汽車內容,一定別忘了點贊+關注我們的號:公里每小時 每天都有深度實用的汽車內容。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汽車內飾語音播報系統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汽車內飾語音播報系統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