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汽車賽車式改色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汽車賽車式改色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請問一下,汽車的發動機帶T的好還是帶L的好?
假設L與T動力的汽車價格相同,T讓消費者白撿了性能為什么不接受?
L自然吸氣發動機、T渦輪增壓發動機,兩種不同的進氣方式在排量相同的前提下,其燃油消耗量是相同的,但是性能卻差異非常大,參考以下兩臺發動機的動力參數。
某號稱平順的2.0L缸內直噴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功率113kw、峰值扭矩204N·m(4400轉實現最大扭矩)。
某主打性能的2.0T缸內直噴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205kw、峰值扭矩400N·m(2900-4600轉最大扭矩)。
兩臺發動機的排量是相同的,排量決定了發動機進氣量,進氣量以及燃燒后廢氣中的有氧含量同時決定了噴油量,那么在進氣量相當的前提下兩臺機器的耗油量沒有差別;那么在油耗相當的前提下性能的懸殊是巨大的,如果從參數還不能客觀理解的話,我們來計算一組數據分析一下。
①:2.0L發動機在2000轉時可輸出約31.42kw功率(42.73匹馬力),裝備該發動機的車輛以120km/h巡航轉速為3000轉,需要功率約56.55kw(76.9匹馬力)。
②:2.0T發動機在2000轉時可輸出約62.83kw功率(85.45匹馬力),在同樣的轉速下輸出功率2.0T幾乎多出一倍,高功率輸出則等于高車速,所以裝備這臺發動機的車同樣以120km/h的時速巡航,其轉速低于2000轉。
發動機輸出功率等于【轉速x扭矩÷常數】,扭矩和轉速是此高彼低的關系,所以2.0T大扭矩發動機能夠是低轉速大扭矩的比例實現高速低轉巡航駕駛;而轉速越低發動機進氣量越小,需要的噴油量也會小一些,即使空氣被壓縮后空氣氧含量有所提升,理論上油耗確實會有細微的增加,但1000轉以上的發動機轉速差對油耗的影響會遠遠大于氧含量變化的影響。
為什么渦輪增壓發動機能以非常小的噴油量提升,而大幅提升性能呢?
這就要聊一聊富氧燃燒了,燃油動力汽車使用的發動機有汽油機和柴油機兩種,不過這一類型的發動機統稱為內燃式熱機;其作用為通過燃油燃燒產生的熱能,以機械結構將熱能轉化為動能,能讓熱轉動所以稱之為熱機。
那么熱也就成為動力的核心基礎,不論是燃油、天然氣、煤炭還其他可燃物,燃燒時均為能量物質與氧氣的化學高溫反應,反應的本質為可燃分子的劇烈動作,這一動作推動活塞、活塞帶動連桿結構實現動能的轉化,原理課參考下圖,1圖為加熱后分子狀態,2圖為外燃機依靠分子運動的結構原理。
分子運動狀態決定了動力的強弱,那么有沒有能讓分子運轉狀態能“瘋狂”一些的催化劑呢?
答案一定是有的,這一物質就是氧氣;不聊車先看人,人在高原空氣稀薄的環境中喘不過氣,因為單位體積重的氧分子比例減少,人缺氧則無力;而在平原地區氧含量為標準20.9%的狀態下,人體得到了充分的氧氣則會表現出強大的力量,這就是氧氣對人體的作用,類似于能量,只是也不宜超過標準。
但是發動機則不同,在常壓下氧含量為20.9%,以汽油為例其火焰溫度理論值為1200攝氏度,可理解為分子運動的瘋狂程度只能使其達到這一標準;而把氧氣的含量適當提高,每提高1攝氏度則火焰溫度提高近百攝氏度,也就是氧氣成為了燃油的興奮劑使其“更瘋狂”的運動,這種運動狀態推動活塞產生轉化的動力則會更強。
渦輪增壓器利用發動機排氣中產生的高壓力廢氣驅動渦輪旋轉,渦輪帶動進氣系統中的葉輪旋轉,空氣在數萬轉的葉輪轉速下會被壓縮,也就是大體積的空氣變成了小體積,那么單位體積中的空氣氧含量則會超過20.9%;于是渦輪增壓發動機氣缸內燃油得到的“興奮劑”氧氣增加,分子以更加劇烈的狀態運動,最終動力會變強太多。
利用發動機廢氣驅動渦輪屬于“廢物利用”,不會為發動機增壓多余的消耗則油耗可控,噴油量在氧含量的變化中適當提升一點點,這一比例相當于讓2.0T成為了2.1~2.2L;然而渦輪增壓機通過氧含量的變化實現的性能,其標準至少在【2.0T·L4≈3.5L·V6】的標準甚至更高,想要以自然吸氣發動機獲得2.0T的性能需要大大提升排量,而大排量當然會更費油;同樣的排量性能時一天一地,以細微的油耗提升為代價獲得如此大的性能提升,這不跟白撿的一樣嗎?
說明:上文所述2.0T增壓機其最大扭矩轉速在2900轉出現,這并不等于2900轉渦輪增壓器才開始運轉,而是從900轉到2900轉之間,增壓器的轉速線性的提升以實現增壓壓力的線性提升,增壓器是全時運轉的,所以渦輪增壓發動機在啟動后就要比同排量自然吸氣理想的多,自吸發動機性能羸弱、油耗不理想,必然會被淘汰。
(上文由天和Auto原創首發,禁止站外轉載,平臺內歡迎轉發留言關注。)
汽車排量加T的是指車輛有渦輪增壓器,使車輛加速時更快,動力更強。當然也會多耗一點油。加L的是自然吸氣的,行車過程中,加速平緩,駕駛過程不會有沖撞感,當然油耗也適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個性非常富有激情,駕駛車輛喜歡在曠野中自由奔放,可以選擇T的大排量車。車輛踩下油門會得到迅速的響應,使心情一下滿足到頂點!
如果純粹就是在市區行駛,而且就是上下班,短途出游使用車輛,帶L的發動機車輛足夠滿足你淡定從容的心。安靜的駕駛環境,舒緩的車載音響,不緊不慢的行駛在擁堵的高架橋、街道路口。加一百塊錢的油可以上一個禮拜的班,總是有偷偷的小歡喜吧!
是喜歡帶T的還是喜歡帶L的,你自己覺得呢?
其實“L”代表的是自然吸氣發動機,而“T”代表的是渦輪增壓發動機。“L”,也就是自然吸氣發動機,自然吸氣發動機是發展歷史最悠久的一款發動機,它的技術方面已經非常的成熟。他是通過汽車在發動機內外壓強的不同將外界的空氣強行吸入發動機內部,然后在氣缸內與汽油進行混合,再燃燒做功。這種發動機最大的優點就是運行平穩,動力輸出穩定。其次它的結構簡單,在后期的維護費用方面也比較低。而“T”渦輪增壓發動機,其實是在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基礎上研發而來的,它與自然吸氣發動機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加裝了一個小型渦輪增壓裝置。這個裝置類似于我們今天的空氣壓縮機,它能夠將空氣進行壓縮,然后將壓縮之后的空氣推入發動機內進行做功,這樣可以使發動機功率更強,動力傳輸也就越強。所以小排量的渦輪增壓發動機能夠爆發出遠超自身的動力。
兩款發動機各有優點,不過在嚴格把控排放問題的政策下,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已經成為了主流。如果可以還是建議選擇渦輪增壓車型,畢竟動力方面的缺憾是后期無法彌補的。
題主想問的,就是渦輪增壓發動機和自然吸氣發動機,到底哪款發動機更有優勢。但實際上,不能籠統地說渦輪增壓發動機或者是自然吸氣發動機更好,只能說這兩款發動機是各有千秋。
渦輪增壓發動機和自然吸氣發動機最大的不同,在于渦輪增壓發動機配有渦輪增壓器。而渦輪增壓發動機是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慣性沖力來推動渦輪室內的渦輪,渦輪又會帶動葉輪進行高速旋轉,從而使得更多空氣進入發動機氣缸內,如此一來就可以提高發動機的燃燒做功效率。自然吸氣發動機則是在正常大氣壓的情況下,將空氣壓入發動機的燃燒室進行燃燒,空氣單純經過空氣濾清器—節氣門—進氣歧管—氣缸。
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優勢在于,這類型的發動機已經發展了超過了上百年的時間,所以技術非常可靠,質量也是非常穩定。并且在怠速的平順性、冷車發動時的噪音和運轉平穩度等方面,自然吸氣發動機的表現要比渦輪增壓發動機來得更好。同時對比于渦輪增壓發動機,自然吸氣發動機的結構較為簡單,所以維修的難度和成本也會更低一些。但是同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動力沒有渦輪增壓發動機那么強,而且燃油經濟性表現也會比渦輪增壓發動機更差一些。
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優勢在于,擁有比自然吸氣發動機更強的動力輸出,而且在渦輪增壓器的幫助下,可以獲得更好的燃油經濟性表現。但是“滯后響應”會影響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加速質感,特別是你需要急加速的時候,有時候會感覺發動機反應較慢。
所以說,渦輪增壓發動機和自然吸氣發動機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汽車賽車式改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汽車賽車式改色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