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編:恒大收購國能、第九城市牽手FF后,R&F近日與華泰簽約,開始造車。今年以來,外行人牽手車企的事情屢見不鮮。此外,
他們之前也是頻頻剪輯:繼恒大收購國能,第九城市牽手FF之后,日前,R&F簽約華泰,開始造車。今年以來,外行人牽手車企的事情屢見不鮮。此外,
他們還頻頻“從買買買”布局全產業鏈。
業余愛好者從未放棄造車。但是造車并不容易,外行收購傳統汽車品牌后能不能玩好,要看各項技能。在新進者熱情高漲,未進者在門口等待的時刻,我們不妨回頭看看。
近幾年被外行收購的汽車品牌都怎么了?
寶能與觀致
持續賦能引銷量上漲 頻繁變動致好景難續
2017年底至2018年初,傳聞已久的寶能入股觀致的消息成真,寶能成為觀致控股股東。從那時到2018年年中,觀致確實傳出了一個又一個好消息。
原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院長出任寶能汽車執行副總裁、觀致汽車總裁后,觀致汽車在人才隊伍上不斷壯大,先后招納了多位大將:原百度集團副總裁吳加盟任寶能汽車副總裁、寶能汽車研究院院長。
負責產品開發和方向控制?!扒擞媱潯眹姨厥馊瞬?,具有福特、廣汽、硅谷豐富工作經驗的肖京,專業管理人才。
曾在愛信精工、博世、沃爾沃擁有豐富整車及零配件質量體系管理經驗的付鵬久也加入了觀致汽車。
人才隊伍壯大的同時,銷量也從之前的低迷走勢轉為逆勢上揚,經銷商的信心一時間大增。數據顯示,2018年,觀致汽車銷量達6.2萬輛,較2017年增長314.8%。
李馮評價寶能收購的觀致:“觀致作為中國汽車的核心力量,給中國汽車帶來了驚喜,而寶能賦能后,觀致以新時代、新觀致、新主流開啟了新篇章?!崩铖T還說,
觀致汽車的首要任務是建立完善的R&D體系和人才體系,繼續擴大R&D和團隊規模,充分發揮“中國質量”。未來,觀致將擁有全球研究院,每年投入100億元。根據當時的公開資料,為了保證強大的R&D體系,
寶能在中國建立了多個R&D基地,寶能汽車研究院已成功建成。研究院總部設在深圳,廣州、Xi、重慶、上海四個分支機構輔助,共同支撐中國強大的R&D體系。與此同時,寶能已落戶硅谷,
并在歐洲和日本設立相應的技術中心,與世界頂尖公司探討技術問題,同時與博世、格特拉克、博格華納、霍尼韋爾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
然而好景不長,寶能為觀致畫的大餅并沒有變成現實。2019年,觀致汽車銷量持續疲軟。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觀致汽車累計銷量僅為7343輛,同比下滑75.94%,大部分仍從寶能旗下的李安運采購。
很少賣給經銷商。同時,人才隊伍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今年年初,觀致汽車宣布原日產-雷諾聯盟全球新能源總監安島和夫等日系高管團隊加入,并表示希望通過引入日本團隊,一方面引入日本汽車行業的精細化管理理念。
另一方面,也要從日本引進最先進、最前沿的R&D資源和技術,強化觀致汽車的自主高端品牌定位。據了解,觀致汽車已經引進了20名日本高級管理專家。
日本高管團隊帶來的百余人研發團隊,涉及公司管理、底盤設計、電機控制、整車集成等多個領域。與此同時,寶能集團董事長姚振華開始直接接管觀致超越管理層的采購業務,直至今年7月李馮離職。之前的人才團隊是一盤散沙。
與此同時,觀致公布的2018年新品研發100億元研發費用也處于停滯狀態,常州工廠也爆出裁員消息。
但寶能并沒有放棄觀致,今年繼續增持。1月,觀致汽車的外資股東凱能控股宣布,觀致汽車的大股東寶能集團以15.6億元收購其12%的股份。
由此,寶能對觀致的持股比例增至63%。收購完成后,觀致汽車的股權結構為寶能、奇瑞和量子公司分別持股63%、25%和12%。量子公司也表示,未來不排除退出觀致的可能。6月和7月,據報道,
寶能正在尋求收購奇瑞汽車持有的觀致汽車12.5%的股份。具體交易細節和交易價格尚未得知。預計收購完成后,寶能集團在觀致的持股比例將增至75.5%。
這意味著未來寶能集團將對觀致擁有完全的決策權。對此,寶能集團公開回應稱,寶能集團投資觀致汽車是對汽車產業的戰略投資,寶能集團將繼續大力支持觀致汽車的發展,穩步加大在汽車領域的全面投入。
點評:寶能收購觀致確實給后者帶來了很多改變,但這種改變似乎過于頻繁。管理團隊的更迭,既定計劃(投資和整車開發)的擱淺,使得觀致呈現出疲軟的狀態,尤其是其銷量。
即使在2018年,有大幅增長的時候,也是依靠寶能的關聯公司采購,通過市場層面消化的并不多。更關鍵的是,無論觀致有多麻煩,都沒有推出新車型。在沒有新的銷售增長點的情況下,觀致依然依靠大股東輸血。
雖然寶能繼續增持觀致汽車股份,但從目前來看,并沒有表現出太大的活力。
神州優車與寶沃
銷量上漲因內部消化 寶沃被嘲淪為代工廠
2020款寶沃BX5上市,升級國六排放配置,價格區間與之前保持一致。這是UCAR收購寶沃后的一次產品層面的大動作,也是寶沃最新的公開消息傳播。
UCAR收購寶沃后最大的動作顯然是在營銷領域,即推出零加盟費、零庫存、廠家直供等——的“新零售”模式。同時推出了為消費者提供汽車共享、零首付、三天免費試駕、90天無理由退車的消費模式。
但這種模式并沒有給寶沃帶來太多的正面效應,反而引起了原經銷商的不滿。同時,寶沃原有的經銷商團隊也發生了變化。寶沃營銷公司原來有市場部、網絡部、銷售部、品牌部、服務部?,F在,除了保留服務部門的一些員工之外,
其他部門大部分員工已經離開寶沃,有200名員工離職。
本文分析了寶沃的“新零售”模式,即根據不同區域的市場情況,建設不同類型的店面,甚至利用CAR Inc .店面的形式,實現更低成本的渠道下沉。另外,
寶沃還通過CAR Inc .渠道提供24小時深度試駕、10%首付、90天無理由退貨服務,降低消費者購車門檻。同時,公司還提供廠家直銷維修中心、小店維修、免費保養、運輸等售后服務。在庫存方面,
公司通過在全國建設多個大型庫存中心直供經銷商,讓經銷商擺脫了庫存壓力。但這種模式也引發了原經銷商團隊的不滿,一度出現經銷商集體維權事件。同時,這種模式也被消費者認為不經濟。
這種以租代售模式的實際購車成本高于傳統的4S店。雖然降低了購買門檻,但可能會因為車輛所有權和車輛過戶造成各種不便。
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寶沃銷量達到25327輛,同比增長104.2%,但這并非源于“新零售”模式,而是來自內部采購。
盡管困難重重,UCAR對寶沃寄予厚望。寶沃新聘請了麥格納亞洲前總裁布魯諾蘭伯特(Bruno Lambert)負責研發,專注于電氣化和智能化。根據UCAR的計劃,
寶沃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性價比高、智能互聯優勢突出的年輕產品。
但是,寶沃的困難不是那么容易解決的。近日有外媒報道稱,寶沃位于德國不來梅的工廠已經暫時關閉,原因是該區域的使用權已于2019年6月底到期,工廠未來可能面臨所有權變更。與此同時,
在歐洲生產BXi7的計劃可能不會重啟。
點評:UCAR收購寶沃帶來的最大變化是營銷改革,但銷量的激增并不是因為這個,而是得益于內部采購。通過UCAR相關企業每年數十億元、數萬輛的采購,寶沃的銷量有所增長。但此舉也被認為,
寶沃成為UCAR在中國的代工廠。同時,由于在研發和產品上缺乏新的舉措,寶沃未來的發展似乎難以看到曙光。
五糧液與凱翼
大股東與地方共同出力 凱翼根基已穩只待出發
“牽手”五糧液后,伊凱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今年年初,伊凱宜賓工廠量產。
“伊凱汽車現已被列為四川省省長負責的一號工程。不僅四川省政府對伊凱汽車非常重視,宜賓當地政府的執行效率也很高。目前,該項目的會議已從每月一次改為每周一次?!币速e工廠量產期間,
伊凱汽車公司總經理助理、伊凱營銷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春香說。自2017年底宜賓汽車產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投資伊凱汽車以來,經過一年的發展,伊凱汽車現已擁有獨立的生產基地和R&D中心。
2019年對伊凱汽車來說是關鍵的一年。
今年1月7日,伊凱汽車宜賓生產基地首款車——伊凱X5正式下線,這標志著伊凱汽車宜賓生產基地正式開始量產,也宣告了伊凱汽車擁有了自己獨立的生產基地??梢岳斫獾氖牵?
位于宜賓汽車產業園的凱翼汽車生產基地一期項目占地973畝,總投資33億元,建有沖壓、焊裝、涂裝、總裝4大工藝車間的生產線及研發體系。全面建成達產可實現產值220億元以上,
帶動配套產業產值330億元以上。該工廠一期總投資32.6億元,產能目標15萬輛,二期完成后可達到30萬輛的產能。
用李春祥的話說,現在的凱翼汽車在資金上不用愁,宜賓此前在汽車零部件方面曾有過布局,也給凱翼提供了配套基礎。凱翼的到來,不僅圓了五糧液多年的造車夢,也成為了宜賓的第二張名片。據了解,
凱翼將于今年推出3款新車,第二季度推出新的年度改款、國六車型(已推出),同時將在第三季度推出一款全新車型。2019年,凱翼汽車的銷售目標定為6.17萬輛,相比2018年預計增長48.67%。
在產品規劃上,凱翼將形成從傳統汽車到新能源汽車的全品類覆蓋,從SUV、MPV到轎車的完整產品線。目前已規劃CF、CX兩大平臺,產品涵蓋轎車、SUV、MPV三大系列七款車型。
今年將要推出的全新車型預計為中大型SUV——凱翼X7。2019年,凱翼還將繼續拓展經銷商網絡,一級目標是在2018年218家門店的基礎上增加100家,二級目標是增加300家,至700家。
此外,凱翼汽車還將在2019年繼續推進與網約車/共享汽車領域的合作。2018年凱翼與首汽Gofun合作,成立了凱風租賃公司,同時凱翼E3也成功入選滴滴合作目錄。隨著2019年凱翼汽車產品線的擴展,
其與網約車/共享汽車的合作力度將進一步加大。李春祥稱,凱翼的租賃公司在操作上將采用與經銷商合作的方式來拓展業務。
點評:與五糧液“聯姻”之后,凱翼有了自己的生產基地并實現量產,而且新東家還為其拓展了網約車業務,并且在研發、營銷領域里都有新動作。不過自1月初量產至今,市場上似乎很少見到凱翼的車,
公開資料里也查詢不到過去半年凱翼的具體銷量,其2019年6萬多輛的銷量目標能否實現看來仍是考驗凱翼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這也讓凱翼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不確定性。
董明珠與銀隆
牽手后內斗不斷升級 銀隆的療傷期有點長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與銀隆創始人魏銀倉出現糾紛之后,最新的一次消息來自于6月26日,格力電器2018年年度股東大會上,在提及是否會對董事長董明珠個人投資的銀隆新能源有進一步投資規劃時,
格力電器董事會秘書望靖東回應稱,暫時沒有相關方面的規劃。他表示,目前雙方僅有一些關聯交易和涉及汽車空調方面的協同。4月28日,格力電器發布的公告顯示了格力電器與董明珠入股的銀隆新能源之間的關聯交易,
總額為29.27億元。當時,格力方面稱,其中2.72億元源于格力電器向銀隆新能源采購新能源車輛及儲能設備;26.55億元源于格力電器向銀隆新能源銷售產品與商品,主要為智能裝備與大巴空調。格力電器預計,
2019財年格力電器及下屬子公司擬與銀隆新能源發生銷售、采購產品等日常關聯交易的總金額不超過27億元,占該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2.91%。
2016年12月15日,董明珠攜10億元,聯手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等明星企業家,共計30億元入股銀隆新能源,持股22.388%。隨后,董明珠又對銀隆新能源進行增持。工商資料顯示,
董明珠目前持股銀隆新能源比例為17.46%。公開資料顯示,董明珠現為銀隆新能源第二大股東,并在銀隆新能源擔任董事。2017年初,雙方還曾宣布了高達200億元的關聯計劃。
事實上,董明珠與銀隆的蜜月期并不長,或者說董明珠與銀隆原管理層的交惡來得很快。2016年7月,銀隆創始人魏銀倉辭去董事長職務;2018年原總裁孫國華卸任,新任總裁為曾在格力任職的銀隆原副總裁賴信華。
此后“格力系”全面接管銀隆,董明珠和魏銀倉二人徹底交惡。銀隆新能源官方微信號發長文“嗆聲”魏銀倉,聲稱其“給董小姐潑臟水時,怎么連公司控制權都不要了?”隨后的2018年,
銀隆接連被曝出拖欠供應商貨款逾10億元、產業園停工、上市計劃落空的消息。2018年11月13日,銀隆新能源通過微信公眾號發文稱,魏銀倉、孫國華涉嫌通過不法手段侵占公司利益金額超過10億元。
隨后魏銀倉回應稱10億元由自己所出,并已起訴董明珠,雙方陷入“口水戰”。今年4月雙方“內斗”升級,銀隆新能源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稱魏銀倉已經逃至美國,孫國華等6人被刑拘。
案件涉及侵占銀隆利益總計超過14億元。
內斗“落錘”,董明珠和銀隆還剩下什么?原管理層被清理,或許從一定意義上代表了董明珠的勝利,但銀隆的亂局也給她帶來了不少麻煩。而對于銀隆來說,只能說是從頭再來了。
點評:收購不成功、企業陷入發展僵局的案例并不少,但公開交惡的卻少見,格力與銀隆或者說董明珠與銀隆是不多見的一例。不過,現在來看,
無論魏銀倉作為銀隆的創始人、第一大股東在過去幾年是否真的存在經濟或民事等方面的違法行為,糾紛之下的銀隆短期內恐怕很難從泥潭中走出來,更何況,對于投資、收購銀隆,董明珠背后的格力始終都沒給予支持。
(王金玉)
關鍵詞: 外行收購 汽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