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易車網易(NYSE:BITA)表示,已收到來自騰訊控股和錘子資本的初步非約束性要約,兩家將組成買方團。
9月13日,擬以每股ADS16 US。易車網易(NYSE:BITA)表示,已收到來自騰訊控股和錘子資本的初步非約束性收購要約,兩家將組成買家團。
擬以每股16美元的價格現金收購易車網流通股,交易總價略低于12億美元。該提議已得到最大股東JD.COM和創始人李斌的批準。
《每日財報》注意到,過去30天每股ADS16美元比易貝高30.6%,比周四高16.4%,可見收購方的誠意。
今年以來,易車網累計股價下跌39.64%,但最近三個月,該公司上漲了38%。目前市值10.9億美元。
1
不到汽車之家市值的十分之一,絕地如何求生?
眾所周知,易車網和汽車之家是國內兩大汽車資訊平臺,兩者的對比也被資本市場“津津樂道”。
相比于2010年在紐交所上市的Yiche.com,夜間上市三年的汽車之家,在資本市場上一直頗受歡迎,市值一路“高歌猛進”。
2017年3月底,汽車之家市值36億美元。當時易車18億美元。兩年多過去了。2019年9月13日汽車之家市值已升至118億美元,而易車市值降至10.5億美元。
兩者的市值差了10倍。
為什么兩家公司的市值差別很大?
對比易車網和汽車之家的財報不難發現,廣告收入是兩大平臺的重要來源,占營收的比重接近40%。
對于易車來說,其另一個“大頭”交易服務成本約占營收的50%,交易服務所需的大量客服支持人員和庫存直接增加了易車的員工數量和成本。這也是其2018年虧損的原因。
相反,汽車之家在逐步縮減直接交易業務后,2018年實現營收72.3億元,凈利潤28.7億元。
汽車之家董事長魯珉表示,汽車之家的基因是互聯網,我們會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搭建平臺,賦能用戶和客戶,所以還是停止重自營的模式,回歸輕資產的模式,還是做一個互聯網平臺。"
9月5日下午,Yiche.com發布2019年中報業績。據《每日財報》,其財報顯示,第二季度易車營收27.92億元,同比增長8.9%,歸母凈虧損1.45億元,同比扭虧。與此同時,
汽車之家今年上半年營收23.09億元,同比增長23.5%,凈利潤8.019億元,同比增長16%。
從2014年兩大汽車資訊平臺表現平分秋色,到現在難以匹敵,易車的窘境越來越明顯。
《每日財報》分析,汽車垂直媒體平臺在模式上突飛猛進,但支撐營收和盈利的是傳統的內容廣告業務。在這個領域,易車和汽車之家的差距正在逐漸拉大。
正是這兩個平臺的主要營收業務——廣告,面臨著增長的尷尬。與汽車之家不同的是,易車網的流量不是靠內容引流,而是從第三方渠道購買,高昂的成本勢必威脅到公司自身的利潤率。而汽車行業還在寒冬中,
來自車企的營銷預算也在縮減,公司目前在這項業務上的增長相對被動。
在這種情況下,私有化是艱難經營形勢下的一種選擇。
2
騰訊聯合黑馬資本私有化,背后原因又為哪般?
說到騰訊和阿里的投資,給人的印象是阿里和企業的資本合作多是并購,而騰訊多是參股和投資。但這次騰訊一反常態,黑馬資本私有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每日財報》認為這和騰訊的業務有很大關系。騰訊是典型的“造水者”,是互聯網最大的水源。換句話說,對于騰訊來說,社交以外的業務都屬于變現業務。隨著游戲和廣告收入的下降,
騰訊需要找到更大的變現場景。
某種程度上,汽車行業巨大的想象空間,可以承載騰訊大規模變現的可能性。
到目前為止,騰訊在汽車領域做了哪些,有沒有起點?百度的抓手是AI和自動駕駛;阿里的抓手是斑馬互聯系統。
騰訊聲稱自己也有起點,比如AI in Car,也和廣汽、長安、吉利、比亞迪、東風、劉琦等主機廠達成戰略合作。但據媒體報道,據騰訊車聯內部人士透露,“其實車載AI并不是真正的OS。
更像是解決方案。是基于騰訊自身的優勢,包括安全、內容、社交、語音、大數據、AI等。而且是根據車廠的實際需要按需輸出。"
到今年5月,騰訊大旅行最新也是最真實的動作是推出汽車微信。這兩個其實還是圍繞自己流量的一個拓展。流量在車內也很重要,但不是核心。據推測,騰訊可能還有更大的動作。
也有分析稱,騰訊是沖著易車網交易服務的汽車金融事業部易信集團(HK:2858)來的。一旦騰訊完成收購,其在易信的持股比例也將相應增加。此前,騰訊持股20.6%,為第六大股東。
還有猜測稱,收購易車也是在幫助蔚來汽車(NYSE:NIO)破局。根據市場預測,如果易貝的最終成交價為16美元,李斌有望獲得1.24億美元的現金收入,
市場認為它可能被李斌用來補充對蔚來汽車的投資。
易車網私有化成功后,騰訊能否賦予其新生?讓我們拭目以待。
關鍵詞:易車網私有化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