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后防撞梁標準(汽車防撞梁后面是什么)

據了解,這并不是車主第一次集體抱怨后防撞鋼梁減少。那么,后防撞鋼梁有用嗎?企業減少后防撞鋼梁配置是否合理?

后防撞梁應用的意義及演變

汽車后防撞梁標準(汽車防撞梁后面是什么)

汽車后防撞梁的作用長期以來一直是業內爭論的熱點話題。想要了解后防撞梁的作用有多大,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后防撞梁。后防撞梁一般由冷軋鋼板沖壓而成,與車身連接。其主要作用是吸收和減輕外來沖擊力,是保護車體、減少變形的重要安全裝置。

防撞梁的應用可以追溯到早期的汽車車身結構。當時的汽車普遍采用非承載式車身,主要安全結構是位于底盤位置的橫梁架。車身主要安裝在車架上,提供舒適安全的環境,提高美觀度。為了減少碰撞時對車身的損壞程度,在車輛的前后縱梁頂部安裝了防撞梁,以保護車身。

目前,大多數汽車車身都采用了承載式車身結構。這種結構的設計理念與非承重車身不同。承重體是一個承受全部載荷的剛性殼體。車身主體有一個類似于車架功能的底盤。對于這種結構的車身,主體的剛性必須足夠,以盡量減少碰撞時的變形。車輛的前部和后部大部分都預留了發生碰撞時的吸能緩沖區。碰撞區的概念最早由梅賽德斯-奔馳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它的設計目的是在碰撞過程中使車身逐漸變形,以吸收事故中產生的大部分沖擊能量。車身改為這種可變形設計后,可以大大減輕乘員所承受的強烈沖擊力。確保作用在乘員身體上的力和加速度不超過規定的人體承受極限。可以說,能量吸收概念的引入,改變了以往車身鋼板越厚越安全的觀念。

后防撞梁的作用更多的是減少車身的損失

與消費者和廠家針鋒相對的意見相比,業內人士對于后防撞梁有兩種看法:一種觀點認為沒有后防撞梁并不意味著汽車的安全性能下降。不符合標準。另一種觀點認為,如果沒有后防撞梁,車身會受到更大的傷害。

事實上,這兩種觀點并不矛盾。在中低速碰撞中,后防撞梁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和減少車身變形的作用,但前提是防撞梁連接支架必須具有一定的緩沖和吸能作用。后防撞梁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沖擊力,保證在發生輕微追尾事故時,可以犧牲后防撞梁來保證車輛底盤的完整性。也就是說,最強的防撞梁如果直接剛性連接在車身上,是不會有任何吸能作用的。不僅會對車內乘員的頸部造成傷害,還會對車身結構造成大面積損傷。在高速碰撞時,后防撞梁其實沒什么用,只能擋車。“長安街事故”就是一個典型案例。當英菲尼迪車輛高速撞上等紅燈的派力奧時,車輛尾部會在強大的沖擊力作用下發生嚴重變形,對車內乘員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目前,消費者最關心的是后防撞梁,因為他們擔心碰撞時車內乘員的人身安全。據了解,我國現行汽車安全法規只有正面和側面碰撞標準。新車進行C-NCAP測試時,正面和側面碰撞結果是評分的主要依據,車尾有無防撞鋼梁不是必選測試內容。對此,從事安全工作多年的專家認為,不同的汽車品牌有自己的碰撞安全理念。車尾有無防撞鋼梁并不是評價汽車安全與不安全的唯一標準。決定汽車碰撞安全性的主要是汽車整體車架的設計和質量。事實上,乘客安全區的主體鋼架結構和高強鋼材的應用,才是避免車體發生較大碰撞變形、真正保證乘客生存空間的“功臣”。但相對而言,有后防撞鋼梁的汽車比沒有后防撞鋼梁的汽車安全性更高。

THE END